大功告成
经过三天的紧张角逐,素养大赛终于落下帷幕,我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我自己仍为自己点赞!欧耶!大功告成!
一、有感于自己的成长
以前连勇气都没有参加这种比赛,现在能摸索着忐忑着参赛,还能获奖,这不是成长吗?
以前面对名利得失,患得患失,现在每一个参赛选手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从心里敬佩他们,因为他们不只是这三天的呈现,而是无数个三天的累积,无论态度,能力和方法都是值得我学习的,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成长呢?
参赛过程,你还有很多杂事去做,虽然做得不好,但比以前沉稳了,没那么着急忙慌了,虽然不能全力以赴,无法兼得,但不会让你纠结内耗了,这也是成长。
二、有感于收获
绝对有收获,不只是一个结果,一个荣誉!
(一)专业上促成长。这种赛事,年轻选手居多,特别是刚考编教师占很大优势。看到他们的表现和参赛内容,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能力上促提升
从备赛到比赛,你都能看到成长空间,在对比倾听过程中,有茅塞顿开之感,有啧啧赞叹之情,有柳暗花明之境,这值了!
(三)态度上更端正
态度决定高度。我的态度肯定不如高手。回想过程,我发现:
1.观望等待
希望别人参赛,把机会留给别人,别人不要,自己再干。
这基本上是我每次参赛的情况。从某方面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成人之美。
深入一下,是不是我的价值观:争名夺利是不好的,顾全大局是好的。所以,我的人生里,领导会找到你让你出让名额,你吃了亏也不吱声,甚至到手的机会你放弃了。
再深入一下:是不是我潜意识的声音?我不够好,我不配得。
这次,当领导发我通知时,我立刻转给老师们,结果石沉大海,倒不是老师们不积极,因为各种原因。
第二天,我跟领导商量时,我才确定参赛。已经是接近中午了,我从时间上就落后了。
周天你更是静不下心来,周一上午,带队参加研讨会,也无法准备。相当于直接参赛。
完美的态度该是竭尽全力吧。我是打酱油的心态,结果可想而知。心态对了,行动就不一样:首先,该思考自己怎样在这短暂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状态最佳?好让自己有一个整体思路和把握。
其次,直接行动!一点儿也不能拖延!这个是我老毛病了!说课和朗诵我如果准备再用心得法些的话,还可以好些的。
关于试题编制,我估计会是五上或四上,我花精力在五上了。考前一刻还在审题,结果是四上。
自己费心思打了草稿,没想到耽误了时间,最后仓促收尾交上的。得分居中。
(四)明确方向
素养不是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培养,功到自然成。今后在教法教材,数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上要精进。
自己的书法相对来说得分最高,但与优秀的还有很大差距。我这其实是师范的老底退化的结果,这教学基本功也得抓实。
三、有感于参赛选手
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我觉得他们都值得我学习,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他们参赛的样子,好美!
四、有感于评委
评委是决定你名次的关键人物,近距离地看到他们一丝不苟,认真地倾听。有个评委还拖着受伤的腿,坐在那里多么煎熬,真的很辛苦!
阅卷,校对,评分,公布,组织,每一项都离不开他们的辛苦付出!
五、有感于领导
第一次感到帅气有才的领导那友善的一面,之前就为我们力争获奖名额,比完赛后,为每一位选手点赞。点赞本稀松平常,但对于紧张而自卑的选手而言,这无疑是一种鼓励,我收到了。最后还不忘为我们争取名额,真诚的笑意让人难忘。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这位没架子接地气的领导都会让选手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