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生命意蕴》读笔八
阅读时间:7月15日
阅读内容:《诗意·语文·梦想》
《在不朽的文字中发现诗意》
阅读摘抄:
功利化的语文教育,已经愈来愈远离诗意。在诗意被放逐的课堂里,令人惊异感奋的语言却化为僵直的图解,盈天地之美的诗意却被平面削切,母语的温润与魅力正在跟我们的孩子渐行渐远。
呼唤语文的诗意,正是对“没有人”的教育困顿的挣脱和救赎。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本色语文的话题渐趋温和,背后则是一种理性的沉淀。而诗意语文的实践和探索也开始迈向言语表现的腹地。有了亲吻言语大地的课程姿态,于是诗意和本色便有了一种从容的面对和安静的晤谈。
真正的本色语文,诗意是其自然的丛林;真正的诗意语文,本色是其最高的巅峰。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诗意语文对本色语文的超逸,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必将在极大地丰富和充盈本色语文的意蕴和胸襟。
阅读感悟:
几年前,有幸去长沙现场听王崧舟老师的课,亲临现场,颇有追星成功的意味。当时听的是王老师的《墨梅》,期间,最令我印象深刻或为之一振的是,王老师的语言如诗般美妙,他的板书先是随着孩子们的回答逐步完善,可是到结束时却擦掉了部分,峰回路转间直指文字本真,直达文本所要传递出来的精神,最后用突然的停顿,课堂的安静,请出音乐声,当清亮的孩童声出现时,全场倒吸了一口气,真的是美的享受,无愧于一次巨大的视听盛宴。课毕,仍有绕梁三日之感。
这样的设计,至今都让我难忘!这样的文字文本还原与独树一帜的创新,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