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读经典?
一,背经典的真正目的
班主任:老师,小孩子从小就背经典,是不是也是在修“戒定慧”?
陈老师:小孩子背这些书,背经典,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说让他背多少多少字,倒背如流,是让他在背的过程中持戒、修定,然后开慧。
真正开智慧了,那些经典他都可以活用;智慧没开,背了很多,那经典是死的,就变成了知识,那不是智慧。一定要知道,知识和智慧有本质的区别。
什么叫作知识,什么叫作智慧?
他把经典都背下来了,好像也会讲,也会正体字默写,然后跟他生活没关系,这叫什么呢?知识。第582页写的什么,他都给你背下来,这是知识。跟生活没关系,用不上。
能够解决你的人生一切问题,趋吉避凶,叫智慧。他把经典活用了,会背还能用,能落实在自己身上,这是智慧!
所以说,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些。通过在背诵的过程中,眼根都摄在经典上,耳根听着自己的声音,手指头指着,心里面想着,学佛的人还敬上香,鼻子闻到香气,嘴里面每天吃到的是什么呢,素菜,喝的不是可乐,喝的是茶叶,“禅茶一味”,六根都是好东西, 所以他常常在定中。通过这种方法他就得到了定,定得到就开慧,所以孩子们背书,是让他开智慧,目的在这儿。背了一大摞经典,越背越傻,那不行。所以背书要会背,教孩子要看得明白。
一定要让他在背的过程中持戒,六根都戒住,眼耳鼻舌身意,都戒在经典上,这就叫持戒。他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六根都不造恶,这不就持戒了,他自然就得定。一定记住,得定他开的慧,是人人本有的慧,你不要说求来的慧,外边没有慧,是他自性里边本具的无量的智慧。
班主任:是不是说他没有读过一本书,一旦开慧了他拿过来就会讲了?
陈老师:六祖慧能大师就有这种能力,慧能大师不认字;伊斯兰教徒都知道,先知穆罕默德不认字。你看这两位都不认字,都能给人讲经说法,你学了多少年,大知识分子、大专家,你到他这儿来请教,他讲给你,你就明白了。
六祖慧能大师、穆罕默德先知,他们都能证明给你看,智慧不是从文字、知识里来的,是从你自性里边透露出来的,慧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你本来就是佛。
二,经典成了名闻利养的工具
班主任:老师,我们还看到一种现象,有些孩子的父母学佛,也学传统文化,让孩子背了很多的经典,但是在我们刚刚接触到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话很多,坐不住,而且他说着说着就什么都敢说,开始胡说八道了。为什么他们没有达到像您说的“戒定慧”,这种培养方法出了什么问题?
陈老师:问题出在家长和老师不是内行,以为背经典就是在那儿不停地背,数量越来越多,孩子的心越来越乱,他不定。一定要记住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是开慧,成圣成贤。
孩子成圣成贤但智慧没开的事是不存在的。所以,古往今来,这些伟人、圣人、贤人、君子都有个特点,都有大智慧。没有一个人是笨笨的,是个蠢蛋,他们都从智慧中来,智慧从定,定从戒来。儒释道都是这么修。
班主任:老师,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在家里背经典的孩子,或者说以前也学过传统文化的孩子,七岁都会背很多篇《古文观止》了。但是来了之后,我们还要先从止语、静坐、肃立这些开始,重新来。
陈老师:对,他会背《古文观止》,会背《大藏经》,会背《四库全书》,但都是空中楼阁,用不了多久就忘了。你说这孩子他真没忘,他还记得,他记住了用来表演,用来名闻利养,他没德行。
所以这些东西都变成他谋取名闻利养的工具。这和圣贤的教导是背道而驰的。“唯德学,唯才艺”,德学是第一位,“不如人,当自励”。他不把德学放在里边,不知道德行为何物,只知道能背,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他灾祸的根源。
你不会还好点,越会越让自己的人生不幸。所以,德行比什么都重要。德行从哪里来呢?持戒。持戒让你断恶。比如,“凡道字,重且舒”,你又不重又不舒,就说话轻飘飘又很快,这叫破戒。你说话要重且舒,那叫持戒,时间长了,心就定了。用外在的形式实现内心的安定叫“礼教”。说话做事言谈举止,都合乎礼法,就叫“礼教”。合乎规矩,“礼”就是规矩。
所以说,待人接物都有规矩在,这些规矩都是为了持戒,让你的心安定,最后达到开慧、成圣成贤的目的。
为什么要学《弟子规》?它是基础,它是原点。连说话都说不明白,连“勿急疾,勿模糊”都做不到,你说你想成圣成贤,没有基础,你自己能相信吗?这个地方破戒,那个地方破戒,一百一十三件事,件件做不到。
有的孩子来了,背段《心经》,父母可高兴了,拿出来,这是我孩子写的、抄的,你看这字写得多漂亮,都是名闻利养的工具。圣贤的经典不是让你干这个的,是拿它用来修身的。你就明白,为什么人要学《弟子规》,不要小看一百一十三件事。
白居易去问老和尚佛法真谛。老和尚讲:诸恶莫作。
我相信恶里边就有说话又不重又不舒缓的,这是破戒,算是小小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这是小善,你得奉行,“众善奉行”,一个都不漏,漏一个那你就是破戒一次,“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说,三岁孩子都会这些,你怎么跟我说这个?老和尚跟他讲:“三岁孩子都会背,八旬老翁做不得。”八旬老翁做不到,你不要小看,那得有真功夫。
曾国藩,你看他立了多大的功,把大清王朝救了。所以,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就讲,“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佩服到家了。你看他是几省的总督,半个中国归他管,他手里还有兵权。好多人说你造反了就是皇上了。曾国藩蘸着茶水在桌子上,一句话不说,连着写了好多个“痴心妄想”的“妄”。
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为什么不造反?他如果造反,又出来一个贼子。有人就问,曾国藩傻不傻?他不傻。他有能力。他得了大清的江山,他做了皇帝,他荣华富贵顶多几十年就享光了,但是他给后世做了多大的坏榜样,臣不忠!有了势力就造反,这行吗?所以,他不干这种事情。他在桌子上写“妄”,你们那是虚妄,怎么能这么想呢。
所以说,一个国家要想安定,臣子们不学儒释道,没有君臣之义,怎么可能安定。你看这么一个权倾一时的人,到现在没有人不赞叹不推崇他的。大家都知道,一书一训都是宝典。一训,《了凡四训》,改造命运,人人都要学;那么,一书呢,有人讲是《安士全书》,我说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自己也知道,我们家以杀人为业,不是好事,不愿意杀人。他到晚年给自己的孩子讲的话,还是说话要稳重,言谈举止要稳重。
你看,还是《弟子规》,就是让他终身持戒。你能说那么了不起的人还不如你么?人家建功摆在那儿,你看他的家书教育了多少人,连蒋、毛这样的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你说你不佩服,也行,你就不怕别人说你狂妄吗。
作者简介:陈大惠,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曾为《东方时空》第一代主持人,为了推动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从2009年7月起,从青岛、唐山、石家庄、沈阳一路走到鸡西,做了至少百余场弘扬《弟子规》的免费公益论坛。
本文为独家内容,摘自图书《教孩子的学问》,标题为编者所加,汇智博达出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