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我们

2021-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XSpectrumX

“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

 读懂了它

 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高尔基

在我每日的晨读间隙,

无意中拿起了一支许久未用的钢笔,

瞬间便想念起了启蒙我爱好书写的第一笔:

墨绿色植绒盒子中,安静地躺着包裹着黑色与玫瑰金色相间的英式钢笔。

我至今都未曾用她完整地写过一篇文章或字帖,

她更像是我的一个朋友,

总在我的书柜中,一个固定的位置,

静静地凝望着。

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支笔,

是我第一份象征着成长与思考的印记,

更是父亲寄托于我的厚望。

在此往后的若干年,

我也逐渐地喜欢上书法,

不管是日常的日记,班主任要求的周记,

学校里的文化广场、英语角、宣传版,

我都乐于参与做板书、写内容、做策划。

回忆起父亲,

他握着我的手写出横竖撇捺,

而今天的我们,习惯于视频与微信,

早已没有了古人的书信往来般,见字如面的珍惜眼前。

他教会我读每个字,他解释每个字的意思,

而我们却在长大以后,

与父亲的对话却少之又少。

无意间听到李健一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 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哪 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 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 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 老得像一个影子

父爱似茶,啜之淡然,却回甘悠长,似无味实至味。

只有细细地用心品味,方能赏出真味道。

童年时期:小时候,父爱如同淡淡的茶香一般,光是闻着就能让人静下心来。

青年时期:长大后,父爱好比茶汤入口,初饮略带着苦涩,一时无法接受。

成年时期:成熟后,经过岁月的沉淀,我们终于品味到父爱的甘甜悠长。

父爱像禅。不方便问,不容易说,却只能领悟。

倒不是中对爱表现得特别含蓄和矜持,

而是父爱本身这种深沉和憨厚的特点,注定了它的这种基调。

沉默所以易被忽略。但是被忽略的,却能伴你走过一生。

与其说是寂寥,也许,清淡,更为合适。

朱自清笔下的父亲,

却是默默无言

有些笨拙却那么让人鼻子发酸: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硕,“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又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愚,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此情此景,你是否也似曾相识,

在远走他乡,或奔赴远方求学,

总有这么一个身影,围绕着你,牵挂着你,等待着你的归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