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不自立,还是我们没有给孩子自立的机会?
最近在我和女儿六六的沟通中,我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六六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
六六:“妈妈,我想吃葡萄。”
我:“葡萄在冰箱里,你拿个盆洗一下。”
六六就自己去冰箱拿了葡萄洗干净,端到客厅里先拿过来给我吃几颗。
而过去的场景是这样的:
六六:“妈妈,我想吃葡萄。”
我:“好的,等一下。”
然后我洗好葡萄,拿到客厅给她吃。有时如果自己正在做事情,我就会让她等一下,等自己做完了再去给她洗水果。根本就没有给六六自己做的机会。 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我开始意识到很多事情孩子都是可以自己做的,孩子不做,是因为我们做太多了。
晚上,我走进厨房准备做饭,六六问我:“妈妈,我可以做什么?”我说:“帮妈妈洗菜,切菜。” 于是她帮着我完成了洗米、做饭、洗菜、切菜,炒菜,盛饭这一系列的工作,还做的很开心。其实,最初我并没有想到让六六来参与做饭,她一问倒是提醒了我,这些都是她可以做的。中间她切菜的时候,我有那么几次因为担心安全而想帮忙的冲动,但是马上意识到了。与其担心安全不让她做,不如教会她怎么做才是安全的。我给她示范拿刀时手放在哪里,怎样保护自己不被切到。过程中我就在旁边耐心的看着她做。作为一个8岁的女孩儿,这些事情是完全可以学会的。
有的时候孩子帮忙可能会做的有些慢,家长可能一着急就说:“行了行了,剩下我来做吧。” 或者有时觉得孩子做不好,就跟孩子说:“你帮忙还不够添乱的呢。” 结果,孩子想要参与的机会就这么被家长剥夺了。当我们不断告知孩子:“不用你做,你做不好”之类的信息,孩子就真的认为他做不好,不用他做,于是他们就会放弃继续尝试。
而反过来,家长还会不时抱怨,孩子什么也帮不了,现在的孩子真是不自立。 在与六六的互动中,我意识到,不是孩子不自立,是我们没有给孩子自立的机会。 当我们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而不让孩子做的时候,问问自己:“他真的做不了吗?为什么不让他尝试一下呢?” 与其因为孩子做不好而不让他做,不如教孩子如何做好。看了下面的视频,你就会觉得,孩子潜力无限,只是我们没给他们发挥的机会。
前几天,一位高中生的爸爸跟我咨询教育孩子的一些问题,提到自己的一个困扰,觉得孩子不自立,自己的衣服都不能自己洗;但是说完爸爸马上又说,这也跟我们家长有关系,孩子衣服扔下来,就觉得他学习忙,帮他洗了吧,于是就这样孩子和家长都习惯了。 一方面希望孩子自立,一方面又在不断帮孩子。自立不是靠说教来实现的,需要真正的在生活中给孩子自立的机会。
也有一些家庭,一直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爸爸妈妈刚说让孩子做点什么,老人马上说:“我来,我来,他那么小。” “现在学什么学,等他大了自然就会了。”于是孩子就愉快的享受这种待遇,剩下父母在旁边无语。 老人这么做不仅是出于对孙子孙女的疼爱,还有一部分是为了体现价值感,自己帮家庭做的越多觉得自己越有用。 碰到这种情况,就需要跟老人沟通,感谢老人的付出和心疼孙儿们的心态,同时希望老人支持,帮助一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真诚的理解老人,是获得老人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必要前提。
如果经过沟通,还是没有达到效果,最好选择与老人分开居住。像北京这种房子太贵的地方,可以选择在同一小区为老人租一套小一点的房子。朋友圈里一位妈妈发现在与老人分开住之后,孩子越来越自立了,原来早上起床等着奶奶拿衣服,穿衣服,现在没有人帮忙了,自己也能很快穿好。 总之,方法总是有的,不要把老人当作自己没办法的一个理由。
在我们抱怨孩子不自立的时候,想想是不是我们没有给孩子这个机会,没有教孩子如何自立?寒假是锻炼孩子自立的好机会,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