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正月十五汤圆情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健康身心

正月十五的一锅汤圆,像一束七彩丝线,把我童年吃汤圆的酸辛和快乐,悠悠地牵了出来……

正月十五汤圆情

我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活贫苦,粮食缺乏。但是,无论多困苦的岁月,我的父母都会提前准备好糯米,到冬腊月就开始制粉了。制粉,是吃到汤圆最难的一步。

泡米。妈妈或者是奶奶就将糯米淘干净后用清水泡着,每天换一次水,要泡三到五天。然后,把泡好的糯米用筲箕将水沥干。看到筲箕里那白花花的大米,我们几兄妹是又跳又唱。

舂粉。 那可是个体力活,非爷爷和爸爸出动不可。把泡好的糯米一点一点地放入石碓中。爷爷和爸爸轮流踩碓,我负责用一根约2尺长的专用竹块不停地搅拌。踩碓和搅拌的动作必须错开才能协调一致,节奏和谐,不然易出安全事故。妈妈在旁边用筛子筛,粗的要再舂一次。弟妹们就在旁边嬉笑打跳。

正月十五汤圆情

舂粉时,那古老笨重的石碓发出的“董、董、董”的沉重声,那石碓上的木架子发出的“吱呀”声,一家人的交谈声,弟弟妹妹们的欢笑声,相互应和着,唱出了那困苦年代里最动听的歌!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趁着这个时候也会商量一些农活,定一些明年的计划。大人们还会趁此机会教育我们几兄妹,说要如何如何地帮忙劳动,如何如何学见识,如何如何好好读书奔前程……因为这个工序下来要几个小时,舂完糯米粉,这些问题也谈完了,相当于从容地开了个家庭会议。

正月十五汤圆情

为满足我们几个馋鬼,舂完糯米粉的那晚,妈妈就会给我们几兄妹煮一顿汤圆,让我们吃个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不会吃的,他们要等到初一和大十五才吃。奇怪的是,他们看我们几兄妹吃得欢,也就乐呵呵的了。

当然,其间也有过插曲。那是一年舂糯米粉时,弟妹们玩得忘乎所以,不注意间,就把妈妈筛的汤圆面碰倒了,白白的汤圆面撒在了泥地上。瞬间,空气凝固了一般。2秒后,妈妈突然坐在地下“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弟弟妹妹也吓得大哭。爷爷奶奶连忙把弟弟妹妹引开,爸爸连忙把能抓起的面抓起。

那次,破天荒的,弟弟妹妹没有挨打。那晚,妈妈同样给我们煮了汤圆吃,只是,我们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妈妈就用爱抚的目光看着我们说:快吃,妈明天又做。

正月十五汤圆情

第二天,我家的碓又响了起来,但不是舂糯米。我看见妈妈把家里白色的糯玉米交给爸爸,爸爸用了二十来分钟时间,把那些玉米舂成了小颗粒状。妈妈就把这些稍微粉碎的玉米粒像泡糯米一样,用清水泡起,大约要泡10天。然后按上述舂糯米粉的方法用碓舂,用筛子筛。

这个糯玉米看起来是白色的,舂出来的粉与糯米粉相比,却显得微黄。两种粉晒干后,妈妈把它们1:1兑好,等待过年吃。

那年的大初一大十五,我们家的汤圆就是浅黄色的了,平添一般滋味。但快乐一点儿没打折扣,反而妈妈的智慧在村里推广开来,糯玉米又添了一种新吃法。

正月十五汤圆情

晒粉。舂好的糯米粉是湿润的,要摊在簸箕里在阳光下晒干或风干,而且过一会儿又要用筷子翻动。这个活儿要有细心和耐心才行,所以妈妈就安排我负责做这个事情。

妈妈把这些粉分摊在三个簸箕里,晒在院坝。要防风吹跑啦,防灰尘啦,防树叶啦,防下雨啦,防鸡啄猫抓啦……我就搬一张小方桌守在旁边,一边做作业一边不时用筷子翻动这些粉。作业做完了,或是有兴致时,我还会用筷子在粉上画图案。真是悠闲而快乐的日子!

如果遇到阴雨天是最愁人的,会有一种小如米粒的黑色小虫,不时在面粉上飞来飞去。有时,面粉还会变色,如果等到有馊味了,那就完全前功尽弃了。所以,每到阴雨天,妈妈就会专门为这些粉各生一盆火,来让糯米粉不霉烂。

因为冬腊月气温都低,这个过程要十天半月。糯米粉干了,用口袋装好收藏起来,可以管一年不霉烂。

正月十五汤圆情

制馅。妈妈会用芝麻糖、花生糖、自家的核桃、白糖做成香酥馅。

往事悠悠,岁月如流。如今,只要爱吃,天天都可以吃汤圆了。忙时,到小吃店吃一碗,闲时到超市买一包汤圆面回家自己做,再也不用那么费力地做汤圆面了。可是,我的爷爷奶奶已经含笑九泉,再也不能享受这便利而丰富的生活了;我们几兄妹都已是中年,我们的儿女都陆续成家立业,一大家子各自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就是这大过年的也难于聚齐。我再也尝不出那时那地的汤圆味了……

我怀念那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我崇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生活智慧,我喜欢这有吃有乐有文化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汤圆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