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们
在没看《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之前,网上就有影评说这是毁三观的电影,更有甚者把它视如洪水猛兽,说是电影播出诱导了很多人和“前任”重燃旧情等等,还有文章则专为“现任”发声,旗帜鲜明讨伐、义愤填膺批判……
于是带着好奇,一个人匆匆去电影院赶场。坐在众多腻腻歪歪的九零后小情侣中间,我这个独自看电影的七零后感觉也还蛮自在和独特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还特意在口袋里装了一整包纸巾,结果一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派上用场。奇怪,我这个一贯爱哭的人居然没有被男女主角的爱情感动?
也有朋友说自己边看边哭得不要不要的,事实证明,我们都曾情不自禁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无意识代入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经历,跟着主人公一起去体验电影里的爱情和人生。
正是这种代入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有了强烈的存在感,并使人乐享其中。
老实说,这部片子并不够煽情和文艺,倒反而有些纪录片的真实琐碎和亲切的不完美。
除了文学作品里荡气回肠、缠绵悱恻、你侬我侬的爱情,现实中的爱情确实更现实、更酸楚、更无奈。这正如林见清和方小晓的爱情,说到底不过是彼此人生中那段最是孤独晦暗、窘迫潦倒日子的结伴同行、依偎取暖。
年少青春的旺盛荷尔蒙,朝夕相处的耳鬓厮磨,穷困窘迫生活里的不离不弃,看起来确也像真挚热烈的爱情。可是,本就匮乏的他们并没有熬到面包和牛奶都有了的时候,现实就打败了爱情。
其实从一开始,林见清就并非方小晓理想的结婚对象,这个女孩子天真叛逆,同样现实理智,只要奔着谈恋爱的对方的房子、公务员的身份,她都会设法“靠谱”地把自己嫁出去,因为她明白,这是作为北漂的她扎根北京、改变命运的人生赌注。可惜她遇到的人都不靠谱。
林见清无疑是喜欢方小晓的,他为她介绍客户,为保护她的尊严打人,听她的话乖乖不抽烟,合住一个房间也不越雷池半步,他的喜欢有清涩和腼腆的味道,他们在一起坦诚默契,可以毫不掩饰地做自己。从某种程度上,他们其实是真正般配的。毕竟,他们了解彼此,珍惜彼此。林见清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方小晓更好的生活,方小晓从不抱怨林见清一无所有,一无所成。
可是,现实里的爱情必须有所附丽。
比如寒冷冬夜里等不到末班车,再多的拥抱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是得打辆出租车才能回去,即使方小晓说这车费就是两顿饭钱;因为交不起房租,除夕夜被房东无情地扫地出门,坐在观众席的我,很担心他们无处可去,当看到带着全部的家当乘着三轮车离开的他们,那种无言的落魄和辛酸穿破荧幕,扑面而来,令人唏嘘。
后来·我们太沉重的生活会束缚梦想的展翼高飞,一个人的孤注一掷有时好过两个人的举步维艰。
那个夜晚,方小晓离开了林见清,也许她考虑了很久才做出这个决定,离开前,她在锅里留了一半方便面给林见清。林见清也奋力去追赶,可是在关键的时刻,他竟少了那一步踏上地铁的勇气,他其实有机会。地铁在他眼前关上门疾驰而去。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后来,他们其实有机会复合,当林见清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大房子,他最想让自己的父亲和方小晓搬进去。父亲不屑一顾,方小晓也拒绝了。
聪明如她,当初离开的时候其实就不是因为他给不了她大房子吧?是心底的那份稳稳的安全感,从未得到过满足。
所以,后来的他们有这样的对白。我想方小晓是认真说的。
林:如果我们没有分开会怎样?
方:那我们早就分手了。
林:如果我们结婚了呢?
方:那你早就找了十个小三了……
很无趣,很真实。因为方小晓太了解林见清了吧?如果真的很爱很爱,怎会舍得她当初的离开?真爱,无需放手。
后来·我们写在最后――
我觉得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不是现实打败了爱情,而是“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去爱。
爱自己――了解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爱家人――懂得ta并学会爱ta热爱的一切
爱你所爱――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人和事
学会爱是一生的功课
愿你在年轻时爱一个对的人
愿你在最好的年龄为爱勇敢过
愿你接纳生命中的遗憾面对当下
愿你更成熟
有能力爱你所爱
2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