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婚姻育儿

我邀请你站出来

2017-04-10  本文已影响47人  柠檬遇上好晴天

中午听到一个特励志的故事,我妈神秘兮兮地告诉我:“你以前那个表姑姥姥,她家有个女孩,和你表哥差不多大,今年40岁,记得么?过年时候你们三个成宿地玩,她总叫你晴天,记得么?”

“哦,是李小姨!她现在哪?可是有年头没见了,那时我还小学生了。”

“你李小姨老厉害了,成女强人了,毕业就去北京工作两年,又去了上海,去年还去了广州。你瞧人家当年高考不咋地,事业上做的真大。听说是会计,类似财务吧。到一个城市就买一套房子,现在人在香港。”

我心里盘算:北上广各有一处房子,那加一块得是上千万资产了吧。哇塞,我李小姨是千万富姐啊。

我爸问:“那她小孩也差不多得上学了吧,给姑姥姥看着么?”

我妈说:“人家还没结婚呢,哪来的孩子。”

我爸只说了一句:真可惜。

一个女孩子在异乡漂了十几年,获得了千万资产, 这个成绩单绝对算是漂亮。她40出头的年纪获得了很多人生勋章,比如:财经女强人、千万富姐、独立女性等等,可“大龄未嫁女”这一个标签却似乎掩盖了一切光环,被称之为“可惜”。

想想,如果换做一个同龄男生,恐怕都没人会问到他的家室和子女,只要他事业有成、或者拥有很多财富就会被视为成功人士。

而女生似乎再怎么出色,只要没结婚没子女就会被视为人生loser。

在几年前,介绍一个成功女性时会加上她的头衔,或者学历,比如:**创始人,北大MBA,等等,而现在要加上一个新的头衔:二孩妈,仿佛这样才能显示出她家庭事业两不误,才能凸显她平衡生活的能力。

只有嫁了人,女人的生命才完整;只有当了母亲,女人的使命才不算辜负。

而男性,却无须考虑这些事情。李阳家暴的劣行被揭露之后,他不少学员安慰他说:家暴是小事,不要对你有影响。一个男性,只要在社会有足够影响力,或者说足够有钱,有名望,即便是品行恶劣,哪怕是在犯罪,也仍旧会被人尊敬和爱戴。如果这个人还能按时回家,不出轨,不家暴,基本上就是“完美老公”人设。

社会对两性的“双标”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的一个女同学曾经忿忿地说:还不如回到古代去,起码不用挣钱养家,只照顾家里老小就能被称为一个好女人。而现在即要在职场拼杀,又要养育子女,照顾老人。即要挣钱养家,还要美貌如花,凭什么?

本来主内就够了,现在要内外兼修。就好比男女同时进入社会大学,女生原来只修一门"家政"课就算毕业,现在又加了一门,叫做“事业”;而男生只修一门就可以毕业啦,Ta们及格分还是一样的,甚至女性通常要比男性表现更好才能获得同样的肯定。

凭什么?难道男性天生比女生差,只能修完一门就勉强及格?我这样想算不算歧视男性啊。

如果说女权运动几十年来的胜利成果,就是为了证明女性有能力同男性做同样的工作,值得获得同样的权利,那无可厚非。可相反,女性在获得更多权利的同时,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值。而事实上,女性的压力比以往更大,她们被要求兼顾家庭和事业,而男性的社会期望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如果夫妻双方都在上班,孩子没人照顾,被要求全职带娃的肯定是女性,哪怕女性收入高些也会被要求中止事业,以家庭为重。每一个带过小孩、整理过家务的人都会承认上班更轻松,吵闹不停的孩子远比刁蛮的客户难多付的多。但全职妈妈的牺牲并没有得到尊重,她们被称为“寄生虫”或者“吃闲饭的”。

多么奇怪的论调,出去上班被视为“不顾家”,全职太太被视为“不为家庭做贡献”。这让女性只能在不停地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平衡,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争取更多的权利却让自己更痛苦?这样的女权,我宁可不要!

女权运动主张的是两性平权,即男女之间有相等权力和义务;而在我看来,更需要了解这个运动的是男性,并不是说赋予女性相同的权利就足够了,还要去分担由女性之前承担、而男性没有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

我很难想象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没给孩子换过尿布的男性,能够从本心理解“两性平权“这个词的意义。尊重女性不是在地铁给女性让座(似乎也只有美女能享受这个待遇),不是在公司给女同事帮忙换水,也不是在董事会席位里为体现男女比例平衡而增加一名女董事。

这些不过是社交礼貌,并非证明他是真正地尊重女性。如果他认为:你挣钱,我上班;你收拾房间,我去准备晚饭;你要照顾宝宝睡觉吃饭,我也要给宝宝换洗尿布。这并不是在帮助完成“她”的任务,而这本来就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任务和责任,无关男女。

视其分担家务为理所应当的人,才是从骨子里真正支持“男女平权”的人。

在国家政府层面上,支持女性权利的法案和文件有很多,但在社会习惯和世俗角度,存在太多两性不平等的观念。我们普通人能够做的,就是从小事上来主动分担女性“应该”承担的工作,尊重女性对家庭的付出。

微小的行为将形成习惯,微小的习惯将影响观念。每个人的观念加起来就会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注定会改变一些东西。

这些无意识的“男女平权主义者”,就像无意识的“女性偏见主义者”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不同的是,后者的言谈提供的是阻碍的脚步,而前者仅付出微小的努力,就会推动一个正向的潮流。

男性们,或许要明白,微小的改变并不会损失什么,而推动的是社会上更多的力量对你们的母亲、妻子、女儿们权利的尊重和捍卫,让她们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获取更大的自由。特别是年轻女孩,“她们”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礼遇会影响她们以后的择偶观和自身价值观,进而会影响到她一生的幸福。

在两性偏见中,男性也有被世俗偏见所束缚:比如男性当众流泪被视为软弱,男性必须要比女性更优秀,等等。这些社会期望同样对男性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但男性占有社会主导地位,恕我直言,男性因性别偏见所占到的便宜要比其带来的弊端,要多的多。所以,没有人嚷嚷争取男权,权利和资源已经足够多了,还要向“弱势”的女性索要什么呢?如同那个笑话:在美国黄种人可以扎堆议论白人,黑人脱口秀也能说白人坏话;可一旦几个白种人嘲讽有色人种,立马会被起诉,说他们种族歧视。

我从未听过哪一个国家存在“歧视男性”的说法,“歧视”永远是有优越感的一方做主语。男性处于社会主导地位,如果从自身、从家庭、从工作岗位上为女性多分担一些,在个人选择上给女性多一点的空间,少一点偏见,就是为平权做出一点贡献。

最后我引用艾玛沃森在联合国的发言,结束我的这篇文章:

I am inviting you to step forward, to be seen to speak up, To be the he for she. And to ask yourself if not me, who?if not now when?

“我邀请你站出来,畅所欲言。去成为为女性站脚的男性。并扪心自问:如果我没有站出来,谁会站出来;如果现在不站出,那又何时站出来?”

从分担家务开始,让家庭中女性成员感受到平权所带来的自由和尊重;从抛开性别、仅凭能力和表现来评估个人成绩开始,让女同事们获得同工同酬的待遇;从减少议论和传播“大龄剩女”开始,给女性更多选择生活的权力。

每一个人每一小步都将推动“平权”的潮流向前翻滚,像一朵朵浪花簇拥着向无限光亮的远处涌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