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伦理的起点:孝文化

2023-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风_998

2023年12月21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1082天分享 本周第2次约练 总约练第693次 咨544、观112、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孝”“忠”为主调的,而“忠”又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孝”文化则是一个人伦理的起点。失去了“孝”的基础,则其他的道德品质就会无所依附,也无从谈起。一个不“孝”的人,无论他其他方面有多好,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一个“孝”的人,不论他其他方面有多差,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可以用“一孝遮百丑”来形容“孝”的重要性。

“孝”的基本动力就在于,孩子要服务于父母,要成全父母,要满足父母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或妨碍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孩子没有机会成为他自己。“孝”就成了父母依赖孩子的一种工具,只要父母活着,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离开父母,没有机会去充分发展他自己的人生。

亲子关系是单向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只要求父母能够无条件地爱孩子,对孩子提供物质和安全上的保证,提供走向社会所必需的指导与教育,为孩子能够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能够独立地生活,提供足够的能力。而父母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并不要求在孩子那里得到任何回报。当孩子长大成人可以独立门户时,父母功成身退,自给自足,自谋生路,依靠自己的能力活着,不从孩子那里寻求生活的依靠。如果父母能够这样对待自己和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就能有机会展开他自己的人生,就有机会去实现他自己。当然,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对父母可能就会越敬重、孝顺,越会侍奉父母,但是这一切都不是父母要求来的,而是孩子自发地做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孝”的孩子,不是父母要求来的,也不是一个父母强迫来的,更不是父母“绑架”来的。当父母越是能够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越是能够自主独立,越是能够自强不息,越是不伸手向孩子要爱,那么他的孩子就越是可能成为一个有“孝”道的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