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简友广场想法

学习笔记整理与感受 | 用结构吸引读者 ③

2023-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疏雨圆荷

讲师:田耳,本名田永,1976年10月生于湖南凤凰县,中国当代作家。

1999年开始写作,2000年开始发表,迄今已在《人民文学》《收获》《钟山》《芙蓉》《天涯》《大家》《青年文学》《联合文学》等杂志发表小说三十余篇,多次被各种选刊、年选选载。曾就读于上海作家研究生班。2007年凭借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鲁迅文学奖得主。 [1]2022年12月,凭借《福地》获首届欧阳山文学奖短篇小说主奖。


创作者与读者是博弈关系,结尾一定要超出期待。

故事的前半段是起和承,故事的后半段是转和合。

故事的后半段,其实是创作者与读者的博弈。

故事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永恒的博弈关系,所以创作者给出的结尾必须高于读者的期盼。

强大的作者,优秀的故事作品,必须有完美的结尾,成功征服观众和读者。

老师前面讲了,故事的前半部分起和承的功能,是形成一个故事的内在的逻辑。

如果逻辑有效地建立起来,听众就会被成功的俘获,即所谓听进去了。

逻辑不成立或者逻辑不清晰,听众一头雾水,当然就听不进去,至少在故事的前半截,观众或读者必须完成从被动阅读到主动参与的转换。

主动参与,其实也就是说,他们也会自动的往下编撰故事,进入一种创作的状态。

这是头脑中一种必然机制,观众弄明白了故事逻辑,头脑就会主动创作。

再以自己的编撰对比已有的结尾。

可能大家也意识到这一点了,现在许多读者已成为创作型读者,观众成为编剧型观众。

大量的阅读,观片,使他们也有编故事的技能。

为什么很多小说会烂尾?为什么很多电视剧一开始抓人,后面屡遭吐槽并被弃剧?

正是读者和观众认为,故事创作者的编撰达不到预期,甚至比不上自己,这就是一种PK。读者和观众随时都在PK故事创作者。

所以说故事的创作者与观众,读者之间绝不是平等关系,而是存在一种永恒的博弈关系。

在故事的开头,创作者必须有效的吸引观众和。读者而在故事结尾,创作者又必须一次一次征服观众,读者。

吸引并不难,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达得到。

征服并不易,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很难压服,许多人的智慧。

观众和读者也不需要平等,在故事的讲述领域,他们需要强大的征服者,一次一次被吸引。

等到故事结尾,又一次一次折服,期待下一次阅读观赏。

故事如何结尾,有时也是有技巧的。纵使不能征服,至少不能让观众和读者失望。

宋氏不能胜,至少要能不败。

回到我们之前的例子,大哥掏枪打死小弟,这是结尾的各种可能性中最严重的一种。

我们将其称之为加重。

加重并不是技术含量高的结尾方式,甚至会显得有些笨拙但又极为有效。

它相当于围棋中的直黑先行。

故事创作者利用自己微弱的主动权,抢先把最严重的后果抛出来,把天聊死。

这个段子的结尾,听众也能想到,但郭德纲有权利率先讲出来。

我们一听,确实不能绕过这个最严重的后果,想到更严重的后果,内心就只能接受。

所以在这个段子里,如果找不到更卓越的结尾,小弟的死就成为故事讲述技术上的必然。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找一个复杂的故事分析。

电影《霸王别姬》,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也是中国电影里故事讲的极好的一部,电影的很长,故事繁复曲折,我们只分析主线故事。

标题里已经明示《霸王别姬》,故事里有两个主角,霸王和虞姬,对应电影里的段小楼和程蝶衣。

故事很长,我把它概括为四个大的情节段落。

兄弟情深

反目成仇

节后重逢

霸王别姬

第一部分是兄弟情深。小石头,小豆子在戏班子里相依为命长大,感情太深。以至于唱旦角的小豆子,爱上了师兄小石头。

第二部分是反目成仇,师弟有情,师兄娶了老婆,彼此因爱生恨,又因身处乱世,命不由己。两人的嫌隙越来越大,直到史无前例的岁月,导致了段小楼妻子孙菊先自杀。

这个故事的启承阶段,和前面郭德纲那个段子不同。

段子开头,两个发问是一路顺下来。我们将之称为顺承。

但在霸王别姬里,起于兄弟情深,承接的却是反目成仇,而且,情与愁。都走向极致。

情节,先是上到高峰,接下来又掉入低谷,这属于反承。

什么是反承呢?故事由起承转合起与承的关系有两种,顺承与反承。

顺承就是沿着起的方向顺然延续,反承就是沿着起的反方向延续。两种同样有效的建立起故事的逻辑方向。所以不得不说,

这部电影有力量就是编剧把前面两个部分都写到极致,形成极大的戏剧张力。两个人的命运让人欲罢不能的,要去了解。

第三部分是劫后重逢。

霸王别姬里面师兄弟两人虽然反目,但那是乱世造就命运的捉弄。抛开外界因素,段小楼和程蝶翼都是善良而深情的,分开以后必有复合。

第四部分是霸王别姬。这个复合,非常明显的存在于故事逻辑,线上观众都能感受到,而且有预感。

在整个故事悲情的气氛里面。最后的复合不可能是一出喜剧。

果然,故事的最后,师兄弟再次同台唱一出霸王别姬,这个片名,昭示了一切。

人物是两个最重要的动作是别。离别最严重的离别是什么?当然只能是永别是死亡。

于是程蝶衣在舞台上抽出针剑,自刎,人戏合一,永别于霸王。

以死结尾,当然又是一种加重处理。

我们用结构来分析《霸王别姬》,也许你会失望这么复杂的故事,抽丝剥茧以后,结构上竟然这么简单。

你可能要问了,那么怎么训练?对于这种基本结构的理解呢?

这就是老师要讲的第四个要点,用四句话训练法找到故事的基本结构。


感悟:

写故事的时候,开头一定要抓住读者的心,而且要符合读者的内心逻辑。

而故事的结尾,属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博弈。因为读者,并不是单一性读者,当代的读者,很多都是写作型读者。

如果作者的结尾,不能达到作者内心预期,那就会让读者吐槽,或者让读者内心期待无法达到满足,或者无法对故事产生共情,对故事产生不满的感觉。

如此看来,一个作者,想要写出高出读者预期的文章,真的不是一件容易得事。

毕竟,他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两个读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