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Day5《今日简史》
第九章|文化认同:开放和宽容
随着难民和移民潮越来越汹涌,欧洲内部开始出现不同反应。支持移民主义的人(记为A)呼吁把门开得更大些;反移民主义者(记为B)要求欧洲关闭大门。关于移民问题的讨论,最后常常演变为双方无谓的叫嚣,而非真正听取对方的意见。(人和人之间的争吵是否也是如此,常常吵着吵着,就不知道为什么而吵了,最后也没有什么结论)。
或许可以把移民比作一项协议,协议内容包括以下三项条款:
1)东道主允许移民进入
2)作为回报,移民至少必须接受东道主的核心规范和价值观,甚至需要放弃自己原有的某些传统规范和价值观
3)如果移民同化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成为东道主平等且正式的一元,这时“他们”也就成为“我们”
另外,还有第四项讨论内容,即如何履行协议。如果把四项讨论混为一谈,人们将无法确定重点,因此最好把这些讨论区分开。
讨论一:只说了东道主允许移民进入,但这究竟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施舍?东道国是否有义务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或者有权选择让哪些人进入,甚至完全拒绝移民?
** A认为各国有道德上的责任,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人人都对全世界有道义责任。
** B认为只要动用足够的武力,就能彻底阻挡移民。每个人类群体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就是抵御入侵,不论入侵的是军队,还是移民。
**人类在很多时候总是希望鱼和熊掌兼得。许多国家会对非法移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愿意引进短期外国劳动力 ,但接下来,却拒绝让这些人的地位合法化,说自己不愿意接受移民。
** 个人觉得,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对国家来说,接受移民是情分(善意),不接受是本分(权利)
讨论二:移民有接受当地文化的义务。那么,接受程度有多大呢?
** A 认为欧洲有一个真正的核心价值,那就应该是一种宽容和自由的开放价值观。这也就意味着欧洲应该对移民持宽容态度,并且允许移民在不损害他人自由及权利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保持其传统。
** B认为,正因为欧洲人重视宽容,所以不能让太多不宽容的人移民。
** 争论的两个关键问题:“移民的不宽容”有不同意见,对“欧洲身份认同”也有不同看法。
讨论三:如果移民确实真诚地努力融入同(特别是接受了宽容的价值观),那么东道主就有义务将其视为一等公民。然而,究竟得花多长时间,移民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正式成员?
**A通常认为应该迅速接受这些移民 ** B则希望有更长的考察期
** 这个讨论的根本问题,在于个人和整体对于时间长短的感受不同。从人类整体的角度来看,40年并不长。从个人角度来看,40年已经如同永恒。
讨论四:这项协议到底能不能执行,双方真的会履行义务吗?
** 其实,在所有这些讨论的背后,还潜藏着更根本的问题,涉及我们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当我们讨论移民问题的时候,究竟是假设所有文化在本质上都平等,还是认为某些文化可能其他文化更优越?当德国人讨论接收100万个叙利亚难民的时候,如果认为德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叙利亚文化,是否有道理?
** 想到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思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
从种族主义到文化主义人类现在还在英勇地对抗传统的种族主义,却没发现战场已经转移。传统的种族主义正在消逝,现在满世界都是“文化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