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自卑与超越》——学校的影响

2022-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一真
    当孩子初次上学时,他面临着社会生活的一种新视野。这场试验会显现出他发展中的任何错误。现在他必须在一个比以前更为广阔的场合里与人合作。如果他在家中受宠惯了,他很可能不愿意离开那种受人保护的生活。也不能和别的孩子打成一片。

理解:

    孩童走进学校是她与人合作的第一个场所,面对父母之外的老师,与同龄孩子相处,都是她在每一个日常中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应对比自己应该强硬的孩子的“欺负”,如何塑造坚强的内心,我想这也是我作为母亲应给予孩子必要指导的。   

    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这都是学校教师的工作。

  理解:

      更多的时候我们认定那是父母的错误而推卸了自己的责任。

    我必须承认,假如我是一个在学校里经常送到冷嘲热讽的孩子,我对老师们也会敬而远之的。我会离开学校,设法向新的情境另谋发展,顽劣而难以管教的坏学生,大多数是把学校视为令人不快的场所。

    理解:

      回忆自己的初中,最不喜欢的老师是时常“挖苦”、对学生说教的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好老师是曾给予我信心与能量的老师。

      如今,我所在的学校是分层教学,大多数学生处在普通班,这多数学生的认知、沟通水平略低,对她们予以爱和鼓励,可行吗?

    有些孩子对观察事物最感兴趣,有些喜欢聆听,有些喜好运动。视觉型的儿童对须运用眼睛的学科,例如地理或绘画等比较容易感兴趣。
      假如他(第一名)击败了别的孩子,遥遥领先,他的不幸并不见得比屈居人后而万念俱灰的孩子上。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变得只对自己感兴趣,他的目标将不会是奉献和施予,而是夺取能够自己享用之物。   

      理解:

    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孩子没有合作的欲望,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     

    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扰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假如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智商很低,他可能觉得全无希望,成功已与他绝缘。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全力设法增加儿童的勇气和信心,并帮他消除由于他对生活的解释而为自己的能力定下的各种限制。

    理解:

      不仅儿童如此,成人亦是!我们生活在这偌大的星球中,我们常常感到自身的渺小。苏轼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陈子昂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我们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了限制,便全无突破的可能。

    我们最喜人生好的变化,一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塔拉,由一个废物厂女孩到哈佛博士,塔拉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这得益于她的兄长泰勒和她遇到的老师。

      从事教育的人假如能够把性格和智力的发展全部归置于遗传。那么我实在看不出他在他的职业中还能希望完成些什么东西。反过来说,如果他看出他自己的态度和措施能够影响孩子他就不能用遗传的观点来逃避责任。

理解:     

    看到成绩之后的孩子,不要用一个标准评价所有学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走进学生的心里,以自己的态度和措施来影响学生是教师最大的成就感。

      能妨碍兴趣的并不是遗传,而是灰心或对失败的畏惧。
    在每种不平凡的能力后面,我们所能看到的并不是异乎寻常的遗传,而是长期的兴趣和训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