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

不要用你的意志力角逐他人的脑力,优秀=思维方式+习惯的养成

2019-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Shirley亦亦

这两天整理了19篇关于学习力和知识管理的笔记,输出了一篇思维导图包括现在这篇文章,紧接着下单了10本有关结构思考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书籍。

最近把喜爱的文学类书搁置了,目前的状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功利读书。

不要用你的意志力角逐他人的脑力,优秀=思维方式+习惯的养成 不要用你的意志力角逐他人的脑力,优秀=思维方式+习惯的养成

你看,光学习本身都是一件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从复杂中提炼核心问题,然后找到解决方案,形成经验和体系,那么个人成长、工作、婚姻、家庭该是多么庞大的人生课题啊!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开篇就提炼了关于人生的几个真理:

“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解决它们的过程又会带来新的痛苦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这篇文章想从如何解决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思维力、自律等关键词出发,结合我自己的一些个人经验,所谓经验直白的说就是犯过的错、踩过的坑。

如今,才算是渐渐懂得,犯错在人生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某一些书很有感触,因为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能从中提炼、汲取并优化形成经验更好的指导人生。

人生值得冒险,因为经历是财富。

首先,我是在站在一个“患者”的角度去剖析问题,每一种问题我都有过,也算是久病成医吧。都说人有三重境界:首先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先说问题本身,我相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是哭哭啼啼的逃避、怨天尤人,还是积极解决。我们都想选后者,实际上大部分人选的都是前者,人性如此。

过去说人之初,性本善,可后来发现,我们的一生其实是在和自己作斗争,在贪嗔痴中修炼打磨自己,可以说,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然而我们最大的贵人也是自己,成长自己就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https://www.jianshu.com/p/7e9f0b1f87e0

感谢这位简友的坦诚,刚好可以补充说明。如果20几岁觉得自己不行,至少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不逃避,积极面对,否则30岁甚至一辈子都不行,这后果难道不比现在的问题更可怕嘛!

解决问题第一步:精准定位问题/目标

目标定位正确,可以保证让你把80%的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这确保方向正确,行动才会有效,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前提。

实际上,在这一点上我们就会卡住,遇到问题无从下手、进而抓瞎努力一番无果,然后自我怀疑产生无力感,自动放弃。

因为我们总是找不到关键问题是什么。

比如,我自己常拿来当借口的就是性格,“我是内向性格、所以做不好......”前几天在一个社群里看到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原来很多人会这样。在我们遇到挑战和挫折,把我们逼出舒适区时产生的不适感,这时想要退缩总要找个理由,例如归因到性格上(包括青少年的沉迷网游和吸毒,也是这一类)

实际上,我们只是遇到了一点困难和待解决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却是需要后天锻炼出来的。

人会倾向于逃避现实、回避痛苦、推卸责任。所以,有那么多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因为我们想尽办法绕过了成长(人生)中的痛苦,进而让问题和痛苦大过自身,无力感便是其中一种。

例如:我们常说自己沟通能力差,努力的去学习沟通表达,...实际上本质不是沟通问题,你的沟通能力差也许是思维问题,几乎不存在思维清晰但沟通不清的人;也许是缺乏自信,为什么会缺乏自信?接着分析下去,是对表达不自信还是外在形象,或者缺乏相应的刻意练习......

原因也许有很多,这很正常。一般来说能力层面上的提升都源于各方面系统的提升,而不是单板有多长,例如沟通能力=知识(内涵)+表达+思维(系统性、结构性、逻辑性)。

能力的提升是行为+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日积月累的刻意练习,不是短时间内能看到改变的。

今天到齐关于思考力书单
解决问题的第二步:让问题更立体

我们在学校的成长,是一个轨道清晰、线性提升的过程,包括后期的成长,多数人都没有培养过立体思考问题的习惯,以至于我们看待事物大多都是单线性的,非黑即白。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吧,我们听不同的人去描述同一件事情,结果都是不同的,因为看的角度不同、学识不同、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造成了大家对同一事物的见解不一,这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结构,通常不被自己察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和决定,然而每个人的经历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思考都是片面、主观、有缺陷的,所以,更难接近事物的本质。

知识内化成智慧需要理解,立体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反复的可以练习。

才发现自己低估了人世间事物的复杂性,知识是立体的、问题也是立体的,成长它更是立体的。

如果有一个系统思考(结构化思维)的大脑,或运用思维工具等,让问题呈现更全面、立体,则有助于制定策略和目标。如果没有结构化系统化的思维,所有的问题都会变成感性的烦恼,而不是有效的思考。

相关读书笔记包括有些实践心得,后期会更新在这里。

解决问题的第三步:自律

自律是一种能力,而非单纯的意志力。

不要用你的意志力角逐他人的脑力,优秀是思维方式(方法论)和习惯的养成。

我曾对自律也有过天然的误解,偏重强调一个人的精神,比如伟大的人物在于他吃苦耐劳、极度自律,然后你脑中浮现一个苦哈哈的头悬梁、锥刺股的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形象,我们从小是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成长的。

最近上映的《狮子王》对吗?小时候听的故事看的电影,都是由某种价值观串联起来的。结构:交代出身-历经磨难-遇见高人-觉醒-奋发图强-英雄。这没什么问题,故事侧重点在精神层面,但是如果我们一直看这样缩略版、侧重一个点的故事,就会淡化另一些方面,让其隐藏在我们视线之外。

就像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没有对错,(对错用在人身上难免存在狭义的偏见)侧重点不一样。

如果能结合两者去看问题,视野就宽泛了。

不谈方法论只强调精神,无策略、无规划,没有实地落实计划,别说吃苦耐劳就算把胆汁反刍都是枉然。

人在积极的情绪下,才能持续做好一件事情。记得樊登讲过:

“我们不是成功了才会幸福,而是幸福才有可能成功。

所谓成功人士并非仅仅只有吃苦精神,他们在所做的事业上拥有极大的热情和被赋予的价值感,实际上他们很享受其中并非咬牙在坚持。”

且我相信有一套详细合理的规划和执行习惯。无论他们有没有发现。(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模式,而是在了解自己(性格、资源、环境、目标等)的基础上、合理规划)

没有方法论的自律,都会倒在自己感性烦恼和人性的弱点上。

例如:我喜欢一头热血的列计划,然后在实践中发现有些目标你觉得它很重要,实际上生活中根本用不上,兜兜转转却不在核心问题上;包括时间规划,总是高估自己的行动力和低估了自己的执着,顾此失彼;性格上喜欢追逐新鲜感、精力旺盛却缺乏韧性和耐心......我这个人有一点,说不上好还是不好,就是喜欢盯着自己的不足,我擅长反省却苦于重蹈覆辙。后来觉得:

我去!凭意志力我完全干不掉思维和行为的惯性。

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

也就是说你会被不良习惯绊住,也能建立起好的习惯替代它,不过后者显然麻烦一些。

我们注定要重复犯某些关键性错误。

如何避免在同一个问题上重蹈覆辙,昨夜失眠得来一个灵感,下章详细介绍。

最后

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有过的美好期许。但是成长这件事,从来就不简单。

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可能性,而高估了自己的努力水平,低效率的勤奋只能感动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