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读篇|1

2018-12-02  本文已影响20人  汐鲌

(一)总叙(上)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规是圣人对弟子的训诫,首要的是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友爱,然后才能谨言慎行,诚实守信。要博爱大众,而后才能真正靠近“仁德”,做到了这些后,如果还有剩余精力,就要多读圣贤书。

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开篇总叙24个字,开宗明义提出《弟子规》全篇的总纲。作者以虔敬之心提出,“弟子规,圣人训”。就是说“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是应该学习和遵循的训诫。它不是随便乱说的,也不是某个人的人生经验总结,而是历代先贤的金玉良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具有普遍性,是可以供子孙学习的东西。何为圣人?孔子被尊为“万事师表”、“大成至圣先师”,是公认的圣人。但此处的“圣人”当然不是单指孔子,而是孔子及其弟子们,包括孟子、颜回、曾子、子思等先秦儒家学派诸子,甚至包括后来历朝历代儒家学派先师,如董仲舒、孔颖达等人。弟子规是圣人思想的总结,是历代儒家先贤智慧的结晶。

“首孝悌,次谨信”。儒家思想,首先教导子孙要“首孝悌,次谨信”。圣人的训诫说,为人者,首要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孝心和兄弟姐妹之间相敬相爱。然后是谨言慎行,讲究诚信。这里的“首”和“次”两字非常重要。需要正确理解。“首”强调的是第一。儒家讲“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品质产生的根本,没有“孝”,所谓悌、谨、信……一切都没有了。那“次”怎么理解呢?我看了很多文本,大多翻译成“其次”,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也不符合常识。如果这么翻译,那就变成:为人者,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友好、姐妹融洽,其次要谨言慎行、讲究诚信。这很明显是不符合常识的。难道“谨言慎行、讲究诚信”就不重要了吗?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儒家讲“人无信,不立”,何为“立”,孔子说“三十而立”,立就是成家立业,在社会上扎根立足。《论语》里还说“人而不信,不知其可。”就是说人不讲究诚信的话,根本就无法成为人,无法成就事业。如此说来“诚信”怎么能不重要呢?所以这里的“首”和“次”并不是简单的第一第二的关系,而是为了强调“孝悌”的重要性,孝悌是根本。这和儒家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家国思想是密切相关的。许多研究家儒家文化的人都一致认为,儒家治国思想的根本是“以孝治天下”,是由家推演到国,由孝敬父母推演到“忠君”,由对兄弟的“悌”推演到对待朋友关系“信”的。这是不无道理的。

汉朝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就很有这种推演的意味(“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所以,如果我们把“首”和“次”翻译成首先、其次那就学错了,如果这样教孩子,那就教错了。这里根本没有首先和其次的关系,而是一种推演关系:“孝悌”是对父母的“谨信”,“谨信”是对他人的“孝悌”。我这么说也并非乱讲,有句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对待长辈,哪怕不是自己的父母,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和爱戴,那些没有子女的鳏寡老人就是“人之老”——即别人的父母、老人,但是我们对待他们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一样。对待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要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友爱。这就是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