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读书

除了《满江红》,这一首词也写尽了岳飞的无奈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93人  青于墨

如果说《满江红》是前功尽弃式的无奈,那么,《小重山》则是英雄无路式无奈。——写在前面的话。

作为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也写得一首好词。其词作留下的有十几首,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满江红》了,《满江红》一词,主要写岳飞对于前功尽弃的无可奈何却又踌躇满志的心意,千百年来感人至深。而除了这首《满江红》,笔者也注意到了岳飞的另一首词作——《小重山》。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词作大意:昨晚蟋蟀不停地鸣叫把人从梦中惊醒,秋夜的三更天寒意很重。独自绕着台阶走,万籁俱静,窗外的月色还是那么美。耗尽青春博取功名,现在故土的松竹都老了,衣锦还乡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想要弹琴派遣心中不快,可惜没有知音来听,即便弹断弦又有谁听呢?

不同于《满江红》的慷慨壮烈,《小重山》却很含蓄委婉。为人所熟知的《满江红》的创作时间背景皆不可考,而这首《小重山》却可以得知是在岳飞失去兵权入狱前期所作。一朝失足的岳飞在这首词里道尽了悲凉伤感、知音难觅,即便这般心灰意冷,这时岳飞也不会想到自已居然会死在狱中。

岳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是河南汤明人,手持一套“岳家枪”,曾经指挥多次大规模战役,歼灭金兵无数,以至于被拜为元帅,位列中兴“四大名将”(另外三位是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最后因奸相秦桧议和,被宋高宗赵构和秦桧联合陷害,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死于风波亭,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治军极为严格,士兵训练时都是身穿重甲,行军时但凡动了百姓一根草绳都要斩首,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自己与士兵共甘同苦,这才有英勇善战的“岳家军”。金兵都说“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岳飞自言用兵之术就是:“仁、 信、智、勇、严、阙一不可。”这样一位严格的“儒帅”, 恪守礼教,很多时候不讲人情,这样的性格,在朝中遭嫉恨也应该在情理之中。

关于岳飞被害的事件有众多疑点。曾经身为元帅,位列三公的岳飞并不是被处斩而是无于牢狱里,这是极不正常的。在宋代。杀一个有罪的大臣都很难,杀一个罪名不确定的大臣就见难了,而一个罪名不确定的大臣不明不白地死在监狱里就更不甚合理


目前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岳飞在率军北伐中有不听将令的嫌疑,他曾经上书建议宋高宗立储,宋高宗对岳飞很是器重,曾赐给岳飞手谕一道,只要出示该手谕,就可以为岳飞抵挡住遇到的各种麻烦。宋代本身就是议政制度,大臣们有着充分的民主。如果说宋高宗怕徽钦二帝回来威胁他皇帝的位置,这个问题也不存在。宋代礼教严明,皇室更是如此,徽钦二帝对宋高宗是构不成威胁的。问题的焦点还在于岳飞刚进监狱,南宋和金就议和了,即“绍兴议和”。

议和的结果是,宋金东边以淮河中流为界,西边以大散关(现在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南宋,以北属金。金国归还了宋徽宗的棺材和部分宗室,南宋每年给金国银子和绢各二五万。按说议和已经成功了,更用不着杀岳飞了。那么,给岳飞定的罪名究竟是什么呢?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当时秦桧诬告岳飞抗旨不遵和谋反,但这些证据都不确断。秦检回答韩世志质问原话,是“莫须有”。关于“莫须有”的解释也有很多种,据李敖先生发表的见解,“莫须有”是宋朝时候的方言,正确的读法是“莫须,有”,表示“等等看,会有的”,或者“等着瞧,会有的”,态度蛮横。当然还有诸如“也许有”的意思,不论哪种解释,足以见秦桧的小人之心。

直至宋孝宗即位以后,岳飞才得以平反,被追封为鄂王,谥号武穆,改葬在西湖栖霞岭,也就是现在的西湖岳坟。

无论如何, 岳飞从二十岁从军到三十九岁被杀,半生为国征战, 却落得被置杀的下场,不禁让人唏嘘。这样一个民族脊梁最终为已方所杀,真是让人心生悲凉。想起几百年后的袁祟焕也同样落得悲剧结局,也许每到一个王朝的末路,英雄的结局不会有善终,这似乎是一条“潜规则”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