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读完一本书:《自控力》,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为什么不能自控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让我们继续共读这本培养自律和自控能力的经典作品《自控力》。
前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从大脑的结构给我们讲解了,为什么我们天生缺乏自控力。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要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自控力?
第一部分讲了“冲动的自我”让我们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那你可能会问,它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意志力或者自控力的呢?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所以他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了,我们自控力的防线是如何被一次次攻破的。
首先,当我们面对压力和恐惧、身心疲惫以及情绪低落时,更容易表现出意志力薄弱。一项研究发现,在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后,遭遇沉痛打击后的美国人,在之后的数个月内饮酒、吸烟、吸毒比例急剧增加。而且在2008到2009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时,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当我们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下时,我们身体就会不停地把能量转移到应对突发状况上,而这些能量本来是应该服务于我们的日常需求的。比如抵御诱惑和抑制冲动。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就像我们支付账户里面的金额一样,消费完了就会显示余额不足,就会失控。而且抵御诱惑和抑制冲动需要消耗我们大量能量。如果这些能力被压力抢占去,那么我们的意志力和自控水平自然会下降。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感觉身心疲惫,情绪低落时时,我们也会表现出意志力低下。一项经济学研究发现,那些对自己经济状况担忧的女性,会通过购物来排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看似完全违背理性的,因为她们这样做只会让她们信用卡负债越来越多,反而会加剧她们的焦虑,但对于只想获得短暂快乐的大脑来说,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一项调查发现,75%的美国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这也难怪美国是肥胖,和其他不良习惯导致的慢性疾病高发的国家之一。
你可能会说,当在压力、疲惫和情绪低落时,我们的自控能力差比较好理解。但有时候我们明显处于放松、兴奋甚至情绪高涨的时候,也会表现出自控能力差,这是为什么呢? 想想我们每次期末考试结束后、每次完成一个艰难的目标时,我们在心理都会恭喜自己,对自己说:你真是太棒了,不要那么紧张了,小小的放纵一下自己吧。我们都知道取得进步会刺激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但你也要警惕:我们总是把进步当成是放松的借口,而放松也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意志力防线。在心理学中,这种效应叫做“目标释放”。耶鲁大学教授拉维·多尔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他们告诉成功的节食者,他们已经减了多少体重后。然后向他们提供了庆祝节食成功的礼物,一个苹果和一块巧克力,85%的减肥者选择了巧克力。
除了情绪和压力对意志力的影响外,我们在正常心理情况下,也会表现出意志力薄弱。人类都有“即时满足”的天性,就像一开始我们讲的那个“棉花糖实验”中的小孩们一样,他们很难抑制内心的冲动,愿意去拿一份糖果,也不愿意等待15分钟拿两份。这种倾向于选择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价值的心态,是人类普遍的天性。在经济学中有一种“延时折扣”效应可以解释。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给你50美元,然后问你,是否愿意拿它来延时兑换三个月之后的100美元,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原因是相较于当下获得50美元的快乐,三个月后获得100美元的快乐是有折扣的。所以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即刻满足。
你可能会问,是什么让我们有“即刻满足”的天性呢?作者又回到了大脑的运作机制中找到了答案。这次的主角是我们熟悉的“多巴胺”。当我们看到美食、美女和任何能激起我们欲望的东西时,大脑的边缘系统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多巴胺”,多巴胺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会激发我们的情绪。
当巧克力放到我们面前,大脑边缘系统就会受到刺激,分泌多巴胺,促使我们对巧克力产生强烈期待,让我们伸手去拿巧克力。但多巴胺也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当我们真正满足了期待后,多巴胺的分泌就会马上降低,比如当我们吃到巧克力后,大脑就会立刻减少多巴胺的分泌。所以,真正导致多巴胺分泌的是我们对巧克力的心理期待和欲望,而不是真正到吃巧克力时的满足。而多巴胺的分泌水平下降,会导致我们的不适感增强,大脑为了恢复我们的舒适感,就会促使我们去寻找能刺激更多多巴胺的食物,然后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暴食症患者越吃越多,恐慌症患者越来越恐慌。为了满足维持多巴胺的分泌水平,我们就慢慢地对一种食物或者行为习惯产生了依赖。所以,其实多巴胺也会促使我们选择即刻满足,从而获得短暂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