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1
《真实的幸福》指出我们总是感觉不幸福的三大原因,通过案例,剖析了构成幸福的先天基因、生活环境和人力可控因素的作用,提出了 “积极看待过去”、“ 创造心流体验”,和“找到工作的意义”等增强幸福感的方法。
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
一、我们为什么总是感觉不幸福?
1. 物质激励的边际递减效应
如果给人反复的同样的刺激,人的满足感和兴奋程度就会逐渐下降,最后趋近于零甚至到负数。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激励手段,比如加薪,升职等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少,人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对更好东西的追逐,但是一旦拥有了它们,很快又会厌倦。一边疲于奔命,一边郁郁寡欢。
2. 愉悦感和幸福感的混淆
跟人类感官对应的情绪往往是直觉性的,听觉、触觉、味觉等都会触发情绪,这些本能的感受并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带来积极情绪,让人觉得愉悦和轻松。但是,建立在感官上的愉悦感,往往又是很短暂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感觉就会很快跟着褪去。感官上的愉悦感来的更轻松,见效也更快,以至于人有时候会忍不住去重复刺激,甚至加大刺激的力度来获得快感,这也是为什么人会对烟、酒甚至毒品上瘾的原因。
3. 基因中对消极情绪的偏好
在条件艰苦的远古时代,恐惧、悲伤和愤怒等消极情绪能让人时刻保持警惕,因此,在进化的过程中,消极情绪更接近于人的本能,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意外,人往往更倾向于用消极的角度来解读它,以便随时唤醒身体里的战斗本能获取力量。但是,随着生存压力不断减轻,基因中自带的消极情绪已经成为了获取幸福感的阻碍,让人更容易关注那些坏事、意外和未知的危险,而不是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好。
二、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影响我们幸福的因素有哪些?
1. 幸福的基因
人的性格中天生就有来自基因遗传的一部分,无论是健康还是性格,都或多或少的受基因影响。因此,一个健康,乐观的人,感受到的积极情绪一定会高于一个病弱的,孤独的人。
2. 生活环境
生活的国家是否安全,家庭环境是否有变故,甚至气候因素都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习惯,比如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普遍比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人更加热情乐观。
3. 可控性因素
除过基因和环境相加所占的15%之外,幸福的75%其实是由可控性因素构成的。因此,提高幸福感的关键,并不是那些不可改变的东西,而是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可控的部分上。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情绪的发掘和个人优势的培养,一旦一个人明白了自己为了什么而生活,很多轻微的心理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
三、我们怎样获得幸福?
1. 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过去
一个人的过去是否会决定他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取决于这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要养成感恩和宽恕的习惯,每当想起一件不好的事,就把写在纸上,然后再去回忆两件快乐的事,写在这件事的旁边。每天坚持,加上定期回顾。把回顾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绪表达出来,而被你积极情绪感染的人,也会回应你的快乐和感恩,促成积极情绪的良性循环。
2. 创造心流体验,来摆脱愉悦感的控制
心流状态指的是,当人沉浸在当下的某件事情中时,全神贯注并享受其中的精神状态。这一状态跟感官上愉悦感不同的是,它是能够带来掌控感的,它让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行动的意义,因此,这一状态带来的幸福要远比感官刺激创造的愉悦更加深刻持久 。
3. 找到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八个小时是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能够集中的时段,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发现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且能把它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就很容易在工作中进入心流状态,不仅仅是为了物质激励而谋求一份糊口的工作,而是通过不断突破自我,解决问题来获得成就感、意义感。一旦人能将这八个小时过的快乐充实,生活中的幸福感也就可以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