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看烟厂
昨天妻子让我跟她一块去红塔山游玩。我们带着小舅子家的娃娃熙熙,很不方便。妻子胆大心细,她把熙熙用背兜背在怀里,把熙熙的童车放在电动车座位前的空档上,她骑着车,我坐在她后面,她一按龙头上的旋钮,电动车便风驰电掣地向红塔山奔驰过去。
我以为遇到交警,哪怕我头上戴着头盔,他们也会处罚一下我,谁知半途上遇到一男一女俩交警,他们坐在一辆交警摩托车上,对我们熟视无睹。男交警专心驾着车,女交警坐在男交警后面,正一脸陶醉地刷着视频。她刷的抖音,我们在等红绿灯时没敢闯红绿灯,我听出来了。我很希望他们制止一下我们,但我发现我的这种天真幼稚的想法,很快就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我一路忐忑不安,好在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我的一颗快要蹦出喉咙外的心啊,总算像大海的波涛在夜晚暂时回归平静。
很快到了目的地,我们把电动车停在路边,然后我抱着熙熙,妻子把折叠的童车展开托在手上,我们踏着台阶向红塔山上走去。这使我想起当年游玩南京中山陵时,中山陵的台阶不知有多少级,尽管我们攀爬了半天,但越往上走,越是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现在我们往红塔山上走,也有这种崇敬的感觉在心里滋生。
当年的褚时健让人把这个原来叫白塔的塔用红油漆涂成红色,白塔变成红塔,白塔山成为红塔山,而褚时健用在红色土地上在灿烂的阳光和风雨中长成的高品质的烟叶制作成的红塔山香烟,便声誉鹊起了,驰名大江南北,风靡长城内外,甚至远销海外。提起红塔山香烟,那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是,现在斯人已去,红塔犹在,不过,她也像一个老人,饱经岁月的风霜,历尽千辛万苦,露出了沧桑的模样。她就那样屹立在红塔山上,人们在旅游季节往往来瞻仰一下她的风采,不管她身上的红油漆已经经过风雨洗礼后有些剥蚀。孩子们则在老人的帮助下放起了风筝。我连忙掏出手机,边拍视频边往山上走。
我们连孩子在内一共四个人,熙熙的二姑妈是后来打我电话找来的,她很不放心熙熙。她对熙熙那可是呵护有加,真是顶在头上怕跌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还经常买昂刺炖鱼汤给熙熙吃。她一听说熙熙被我们用电动车载来,就着急慌忙地赶过来了。
往红塔山上走的人还真不少,但越往上走风越大,那种风很尖,虽说是人间芳菲四月,但肆虐的狂风中仍然夹带着凛冽的朔气的余威,寒风直往人骨头缝里钻。这使我想起丽江的海拔很高的玉龙雪山,怪不得雪山终年积雪不化,红塔山没多高还刮着阵阵寒风,玉龙雪山顶上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就不奇怪了。我虽然没有像一个老人冻得浑身发抖,但身上寒毛直竖,也能知道这红塔山有多寒冷,看到那树上枝丫缝隙中筛漏下来的一丝半缕的阳光,再看到草地上喷泉管喷洒出来来的泉水和溅洒出来的水珠,我没觉出温暖涌上我的心头。
好在妻子说熙熙还是个孩子,山上风大吃不消,熙熙二姑妈才让我一个人去山上拍照片,她们带着孩子去山下台阶前沿平台上等我。我答应一声,快步跑到山上去拍照片,然后带着跑热了出了一身的汗速度折返下山。路上赢来好多游客的注目礼,他们嘴里不说心里可能在说,这人不是疯了就是体质不错,上山下山就像走泥丸一样。
我们下山后就往红塔山工业旅游园去,那里有红塔山卷烟厂。二十六年前,我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边陲小城玉溪市,在我人生的低谷期,就是红塔山卷烟厂张开她那宽阔的胸怀拥抱了我,她让我到她的烤烟车间去拖烟包。尽管我一颗汗珠摔八瓣地干得很辛苦,但每月数着七八百块钱的钞票,心里还是快乐得不得了的,我在家乡累死累活地拼命干活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啊,家乡有些工地还没有把我应得的酬劳付给我。他乡的山也清,他乡的水也秀,他乡的人也格外亲。感谢异乡的开放包容,感谢异乡人的热澎湃,我故地重游,心潮起伏,不禁欣然吟诗一首:“故地重游看烟厂,呵护游子真情藏。感谢异乡能容我,心怀感恩谱诗章。”
后来我还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都想尽千方百计地珍藏起来了。看看日到中天,正午灿烂的阳光撒落下来,照到身上还觉得火辣辣的,跟红塔山上的气候简直是云泥之别,我们便打道回府。熙熙被她二姑妈抱着乘公交车走了,她的小轿车被她女儿开走了吧?不清楚。我则跟妻子骑着电动车回城了。一路无话,因为没有孩子的牵绊,我也没担惊受怕,心里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