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装潢-日更凑字数20200407
今天中午午休时间看了半集美剧《国土安全》。
这种典型的美式电视剧,老套但吸引人,犹如TVB。
还好我及时从中逃离,不然又要被羁绊很长时间,这部剧可是长达八部……
读书方面,继续看《鼠疫》。
我这版《鼠疫》的译者是李玉民教授,由果麦出版。
不得不说,果麦的装帧和排版都深得我心。
首先是书封,摸起来有牛皮纸的触感,而且全包式的设计,可以不考虑它的存在(也就是不需要陷入如此美丽而鸡肋的书封到底是否丢弃的困境)。
书封一直处境尴尬,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看得出几乎每本畅销书的编者都挖空心思去设计、制作书封,希望在这个四处看脸的社会显露出一丝丝惊艳,可以唤醒读者冲动购买的欲望。不过大部分编者却不考虑像我等追求完整性又真的把书拿来读的人。扔掉可惜,不扔掉的话,看书又十分碍手,拿来当书签大小又极不合适。
如果书封实在是无法取消,那么希望都能做成这种全包且轻薄的。
其次是重量。类似于很多英文原版书那样,虽然它并非环保纸张制作,但却比同样厚度的书要轻上不少。要知道,19万字的书读起来也是需要些时间的,老是这样举着确实很累。
再次是排版,25字*20行的排版,一页纸四周都留有充分的空白,方便圈点批画。字体大小既不大到显露出骗钱的嘴脸,又不至于寒酸到上不了台面。
惟一的缺点是太厚了。放在书架上过于占地方,而且给人一种大部头的假象,很不实诚,让人讨厌。
内容上目前读到六分之一。
很多西方的大学创意写作课上都反复强调一个概念,就是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冲突是写好小说的最核心部分。很多侦探小说、奇幻小说深谙此道,不等到读者打瞌睡,就会立刻迸发出极富张力的矛盾冲突。要是《局外人》那种,前半本全是平淡无奇的伏笔,直到后半本才高潮迭起,将之前埋得毫无痕迹的坑一一填上。这样伟大的小说在写作课的标准里显然是不合格的,如果没有名气,大部分读者根本坚持不到后来转折。
《鼠疫》介于急性子和慢性子之间。总是在我读到烦躁的时候,情节有一个鲜明的推进,令人为之一振。其中关于疫情初期的描写,让这几个月在家不停见证历史的我深有感触。
原来历史真的总是惊人的相似。
令人沮丧的事,即使所有人都了解了这段历史,再下一个同样的挑战来临时刻,人们依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原因我觉得可以去参考《乌合之众》里的观点)。
猛然想到,这种休闲式的、到处觅食的读书方法,是不是太过于消遣时间。
接下来,我将思考下,如何系统的建立起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集中大量阅读单一方向的书籍。
这样就不会只是留下满脑子零星的空想,而无法真的有所建树。
果然,今天又是凑字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