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劳形苦心写出的文字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杨筠和其稿本《春秋
“伤心处处石壕村,咫尺分开骨肉恩。道左有人垂泪说,去年此日正新婚。”这是道光年间泰州学者杨筠的一首诗,诗名《鬻妇吟(丙寅水灾)》,摘自泰州人邹熊嘉庆年间所辑《芸香诗钞》。读该诗,感受到杨筠“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
杨筠,字小楼,一作筱楼,考中过秀才,《扬州历史人物辞典》中记载他“博通经史”,著有《仪礼聚考》2卷,道光元年(1821)精刊。查国家图书馆,藏有一套《仪礼聚考》,为道光四年(1824)刻本。我藏有杨筠的2卷《春秋三传合编》稿本,虽虫蛀严重,但从现有的资料看,《春秋三传合编》未有正式刊刻出版。
《春秋》为儒家经典,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后人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读春秋,必须读三传,但是,三传文辞不加注解也读不明白。历史上,注解传文,或研究其要义者,多得不胜枚举,杨筠的《春秋三传合编》,是其沧海一粟吧。
观杨筠的《春秋三传合编》有两个特点:一是版式工整。该稿本字体书写十分工整严谨,8行20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单边。推测这已是作者的完成稿,准备交付刻印的底稿,版式和字体均按照上版的要求。二是评点有趣。我收藏的2卷注解的是《左氏春秋传》,在版框上端为杨筠读《左氏春秋传》的评点,我未全读,只浮光掠影,除常规的注解外,个别评点还是颇能体现杨筠个人见解的。如对左氏传文襄公三十年谈绛县老人年纪一段,
杨筠评点“此篇是左氏故意弄巧文字,若老实说个七十三岁,只四个字便了。有何生趣?妙将年月日整数零头折得粉碎,便说上许多数目,竟不知有多大年纪,‘吏走问诸朝’,写出一时惊动多人吃惊打怪神态。此以极老题目做极新绚烂文章也。”这是说原可用四个字便可了之文,偏用许多个字,有如我们现在说话,有的一句话便能了,偏要用上许多话。这许多话,在有些场合,是有意思的,比如爱一个人,“我爱你”三个字能演绎几十上百甚至一篇文章;在有些场合,是没有意思的,比如不少会议讲话,废话太多。
杨筠的《春秋三传合编》是没有刻印传世的,这比他的《仪礼聚考》命运差多了。不过,即使刻印出版,估计印量也不会大,流传至今,至多作为哪家图书馆书架上高搁之物。多少劳形苦心写出的文字都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联想到我们现在海量的出版物,将来究竟能有几本为后人所知,估计也不外杨筠之类古人的命运吧。有些出版物,甚至不要到后人,单在当今,刚出版,就湮灭,又有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