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目送》,深感其中
再次重温龙应台的《目送》,读完久久还是不能平静,这本书中,她写了最平凡的事、最动人的感情,这些最朴素的却在她的笔下散发出最动人的诗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候我们想表达一种感觉,话到嘴边却发现无法表达出来,不知是词穷了还是怎么的,但看这本书会引起太多的共鸣。
再读《目送》,深感其中这是2017年正月初八,儿子第一次离开校门独自一人外出的背影,当时天气还比较冷,下了车,我和老公执意要送他进站,“不用,不用”。
“到了别忘了打电话”,“知道了,知道了”儿子深深地看了我们一眼,然后,拉着箱子向车站走去,我们站在那里,一直就这样看着他的背影。
我们一直等候着儿子消失前回头的一瞥,但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我们呆呆的站在那里,任凭人来人往,再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这一幕,像极了《目送》中母亲送儿子去美国的场景 。
《目送》中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必经之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孩子渐行渐远的身影,站在斑驳小路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眼睛里流露出悲伤落寞的神情。
孩子转身离开的时候,眼中有不舍,但更多是喜悦、自信和憧憬。哪怕前方荆棘遍地,也决不回头,他留给了母亲一个“不用追”的背影。
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她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如今她只能让孩子走,只能放手。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当时我们就是这样在思绪纷飞中,目送着儿子的背影。
不知从何时起,儿子已不再是小时候的胆小怕事,不再什么事都由我们做决定。他有自己的思想,也许他知道,他已经可以飞,不管前面有再大的风雨。他已不再是一只小小鸟,他要挣脱我们的温暖,去飞的更高,去搏击长空。
再读《目送》,深感其中将来,他也会为人父母,也会经历父母曾经经历的一切,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庸,“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你能给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让他、她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这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总会有一天,希望儿子会明白,这条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懂;这条路上的风景,也只有自己欣赏才能会心一笑,这条路上的果实,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觉得甘美,这条路的尽头,也只有在别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一次次目送中一路走来,又目送着父母的渐渐老去。——就像《目送》中的那句经典——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中还有好多这样的细节和场景,她用简单的文字,勾画出一个个温馨的画面,感情真挚、细腻,一字一句,暖暖的娓娓道来,让我深感其中,欲罢不能。
再读《目送》,深感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