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专栏文章思考笔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写1000字

要做产品,先了解人

2018-03-29  本文已影响40人  18c3ad7caf58

得到大师课《梁宁--产品思维30讲》学习笔记

如果你想做一个产品,那么就是期待跟用户能建立一个长期的关系。那么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更关键的。

梁宁老师,开篇提到了她的一个朋友,从产品经理的位置上出来,做了“结婚教练”的创业。这个所谓的结婚教练,就是让他的学员能够用产品经理的专业视角,来训练用户如何去看一个人。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那么所有的感受是混杂的,是混沌的。
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
并且在你没有强烈感受的那些地方,还会有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从结婚教练作为切入点,梁宁老师用生动的比喻,开始了第一课的讲述。并给我们带来了“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简单的说,就是第一感觉。
你见到一个人的第一感觉:觉得美、觉得帅、觉得斯文等等等等
你见到一个产品的第一感觉:觉得UI漂亮、交互顺畅、有科技感等等等等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人都活在角色里,且被角色驯化
你见到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服服务员等等等等,在你跟他打交道的时候,你就能明显感觉到对方的角色痕迹以及这个角色痕迹对你行为决策的影响。

你在办公室和你的公司的同事交往,其实大家的相处首先就是角色的对接。我们谈什么内容,我们知道哪些东西,都会被你的角色所控制。
所以,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
也就是说,咱们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都是浅层关系,因为大家上班都是基于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简单的说,就是你的人脉、圈子、可以调动的资源等等等等。
可以是你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你的朋友,你的亲戚等等等等。
不同的资源,会将你推向未来不同的角色中去。

我们可能都曾处在某一个角色中,但未来会进入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中。

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窜下跳?其实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

  • 有的人只要能够在一段关系里,比如说我在一个家庭中,我在和我的爱人的关系中,只要我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对方给了我足够的确认感,我就能够满足。其实很多女孩儿都是这样的。
  • 但是有的人,如果只能够在一段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远远不能满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职场、在行业中、在社会影响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别人的重视。其实很多男人是这样的。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最内核是存在感,它的外面一层是能力圈。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就好像说好多女人结了婚就不化妆了,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是一样的。

五个层次,层层深入

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存在感

对于浅层关系,感知层就够了

如果你只是打算购买一个产品,那很简单,只要它的外观、功能符合你的要求就够了,没必要深究。

但是你如果追求深度关系、长期关系,那么你就需要慢慢往下挖掘,并且还要有你自己的思考。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如果你想做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那不妨把用户当作你想维持长期关系的伴侣,层层挖掘,在变化中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赞赏是第一生产力!

My Press.one Signature:
https://press.one/file/v?s=c5611b7bcd1c6d2fc4392481310ffcf1b9382b4cab42f2427059af2b1790de7c9b7a9fcaff6f5fc3e942bc202c560b4cb5ea5401fd0dbee7ef4f74ec289bd2ed1&h=2e6fa4e494db0c59e2399fce753ae88510a7ea714a6e3057e6629c2b85c72af6&a=866597c04655a093a3e1f31a317c7addd0df9123&f=P1&v=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