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记——那个热闹的地方
楼上不知做什么,传来有规律的“咚咚.....咚咚.....咚咚.....”的声音,当并不悦耳的声音频繁响起时,不由得就让人想到盛夏时聒噪的蝉鸣,十分扰人心烦。兴许是疫情持续了太久,闭锁在家的人们,又在跟着谁锻炼身体,积木一样摞起来的房间里,空虚的人对着那薄薄的楼板肆意地捶打,泄愤一样。好在它持续了十分钟左右就结束了,不然我一定要被这紧箍咒一般的节奏声扰地头疼欲裂,心中还隐隐怀着一丝楼板塌陷的恐惧。
隔壁的男孩每天都哭,今天也不例外,他妈妈的训斥撕心裂肺,“声声入耳”,听我的心脏紧绷,甚至就连一墙之隔的我也对这种歇斯底里的怒吼感到微微恐惧。有时他的妈妈也哭,有时他俩一起哭,大多数情况是因为那孩子不写作业,或者是算不对题目,让那位妈妈的情绪接连崩溃,那孩子勤奋时,他们大概嚷到下午六七点,但多数情况下是一直持续到夜晚十一二点的。
我向来以为,身心健康的孩子绝不是吼出来的,身为母亲该多有些耐心和爱心才是。所以我大多数时间都为那孩子感到可怜,可每当他的妈妈也开始哭泣,我便为他们两个感到伤心,孩子只知道哇哇大哭,母亲一边哇哇大哭,一边说着一些“你为什不听话,你怎么算不对”这样的话,发泄着自己的满腹委屈。
一墙之隔的我一边工作,一边听着他们的哭泣声,但手里的工作似乎也变得没趣了,我忙着可怜那孩子,又忙着心疼那妈妈。
我住的地方是热闹的。
我租住的房屋,坐落在两层的商业上面,除了我工作的那间书房窗户是朝东面开的,整个屋子的其他窗户都朝着南面开窗,一片奢侈的大屋顶平台坐落在这些窗户的外面。就面积而言,这可比豪宅的空中室外花园要大得多,广的多,无非是装修简陋了些,比起豪宅阳台里那些名贵的花花草草,这大平台上除了几根顽强挺拔的、说不出名的高草长在女儿墙的边上,和一些随风滚来滚去的垃圾袋外,再没有其他可欣赏的事物了。我倒也不在乎,我爱这平台本也不是为了欣赏什么特别的事物,只是因为它足够大,足够开敞。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片屋顶时,心中升起一种喜悦,像是小孩子发现了一处安逸的庇护所一样(村庄里的小孩子总爱做这种事,城里的孩子没有条件时候,仍尝试着,用被子或枕头搭建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将它作为秘密基地,终日藏在其中,自得其乐。)我的想象力瞬间赋予了这片屋顶无数美好的责任,起码我不再用把受潮的被子扛向那百米高的屋顶去暴晒,租下这间屋子,晒被子的任务就简单了,只需要跨过那扇铁窗。
通向平台的窗子有三层,最里侧一层是玻璃窗,中间一层是窗纱,最外侧一层是不锈钢管子组成的防盗窗,一侧被一把大锁紧锁着。想要上平台上,只需要打开锁子,踏上那齐膝高的窗台,翻过去就好,尽管姿势不雅,但那平台有足够的吸引力。
理想是美好的,我的美梦在我正式入住后没多久就被打破了。
平台上的垃圾比我想象中要多,孩子的摇摇车、破旧的沙发、各色的饮料瓶子、糟了的衣服裤子、白色的泡沫保温箱......堆成一堆小山。那大沙发和摇摇车一定是这一层谁家通过那扇小窗户辛苦搬出去的,也有一些是天上落下来的,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声响,“砰”的一声像“炸弹”一样,里面的火药偶尔是吃剩下的饭菜,偶尔是大量不明液体,偶尔是半瓶矿泉水,有时也会是半袋面条,平台成了天上人的垃圾回收厂。
对此我气愤了很久,气愤天上那自私的人,魔鬼一样四处甩垃圾,我无数次被那从天而降的恶魔炸弹惊吓到。有人曾朝着那天上的人大骂,那之后情况稍微缓和了些,但没多久,又开始下起炸弹雨,我再也不敢跳出那扇不锈钢窗户,害怕那从天而降的“惊喜”砸破我的脑袋。
每到大风天,平台上的饮料瓶子滚来滚去的声音,泡沫箱四处乱撞的声音、塑料袋摩擦地面的声音、楼上垂下的天线拍打窗户的声音夹杂着孩子嚎啕的哭声、邻居家狗儿的叫声一齐响起,这是什么协奏曲?可真是“热闹”,比那吵人的蛐蛐还令人心烦。
多亏了好心的物业,他们像田螺姑娘一样,每隔一段时间会清理一次平台,每次都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进行,也许某天早晨,我们醒来,外面已然改头换面,那几座小小的垃圾山消失了,再看那光净的平台,再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到舒适的事情了。
我住的地方是热闹的。
从物业打扫完平台后,那天上的人似乎对这片干净的大屋顶有一些于心不忍,炸弹渐渐变少了。人们也逐渐开始出现在这个平台上,尤其是疫情开始后,我们小区的人都被禁了足,一个个窝在家里,无聊烦闷得很,孩子们更是连个释放精力的地方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不知道谁家孩子嚷着要上平台看看,于是便有了第一个孩子,有个好玩的地方这个消息在孩子们中间不胫而走,慢慢的孩子们打闹说笑的声音越来越多,有时她们就在我的窗前交谈那些孩子们之间的话题,比着谁的年龄大,谁的年级最高......颇为有趣。
后来大人们也开始出现在平台上,散步的,放风筝的,我总能从书房的窗户,看到来往的人们,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住在一个农村小院,那路过的孩子是村里的顽童,我对此感到那么的满意与欣赏。
我住的地方是热闹的,是淳朴的热闹,简单的热闹,这是一个安置区,村子里的人都住在这里,尽管一栋栋高楼矗立,但人还是那些人,生活还是以往的生活,他们聊天问好,打趣说笑,总是几家人坐在一起,在楼下晒着太阳,拉着家常,丝毫没有城市里那种遍地的陌生感,没有忙碌的行人,没有拥挤的商店。而这总能使繁忙的心灵们感到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