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窗帘
一开始,我是当着散文来阅读的。
第一篇《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感觉更贴切。女作者在挪威访问时,在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回忆起去年深秋在漠那小镇静心创作时的情景。“我”的身份和作者契合,雪乡小镇也是作者的地理和精神故乡,有些空灵和神秘的事件,朴实又细腻的文笔,真是出色的散文。
后来我发现不对,每个故事里的“我”都有着独特的体验和经历,尽管绕不开的都是雪国故乡的背景,淳朴的人儿。这不是散文,不是回忆,而是小说。再次返回封面,赫然写着“迟子建短篇小说30年精选”。
读过迟子建的两个长篇小说,内心还是蛮喜欢的。文学也是有区域特色的,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区域差异,造成了性格和文化的差异,文学作品也是迥异的。读迟子建的小说,有很多新奇感,和读海派文学不同,和当年读池莉的俗气热烈也不同,她对雪国故乡的深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对人性和信仰的思考,独树一帜。
14个短篇小说,让你一步步地走进美丽的雪乡,有浪漫感人的故事,有宁静美丽的雪景,有痴情善良却孤独一生的吉喜,有美丽土豆田里生死不渝的爱。而我最爱其中的《花瓣饭》和《一坛猪油》。
《花瓣饭》,描写了文革特殊时期的东北普通的一家,爸爸从校长位置上撤职做了粮库工人,妈妈被判为苏修特务经常游街批判,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似懂非懂,大姐还在发愁着为了加入红卫兵和父母决裂,弟弟把爸爸称作“他”。可是故事的基调依然是温馨美好的,三个孩子依然守着“五彩线”的习俗和传说,爸爸妈依然用鲜花装扮着小家。雨天的晚上,父母各自劳累回家,因为对对方的牵挂,又数次返回外出找寻对方,后来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他们带着新鲜醉人的野花,花瓣落在了饭上,香气蓬勃。“谁也没舍得把那花瓣挑出来扔了,我们把它们全都吃了,那是我们家吃的最晚最晚的一顿饭,也是最美最美的一顿饭。”生活的悲苦啊,谁不曾遭遇,轻描淡写浮云般掠过,生活的甜啊,只要一点点就足够温暖。人生不如意时,我会想起给我买花的人,花瓶里的小野花,我会想起香气蓬勃的花瓣饭。
《一坛猪油》,最朴实的猪油下面掩藏着深情的爱意,也牵扯着两代人的恩爱情仇。带着三个孩子准备去和老潘团聚的“我”,临走前把家里的两件泥屋和隔壁的屠夫霍大眼换了一坛猪油。辗转途中,老板惦记猪油坛子,差点导致自家女人自杀,好歹最后欢乐收场。热心的鄂伦春人用马托运途中,猪油坛子打翻了,“我”心疼地把沾着蚂蚁的猪油带走了。吃了带蚂蚁的猪油,老潘让我“我”怀孕了,差点难产,急中生智去对岸的苏联生下了叫做“蚂蚁”的孩子。若干年后,因为去苏联生产,老潘被批斗,蚂蚁爱上了对岸的苏联姑娘,带着捡来的绿宝石戒指出走苏联。又若干年后,老潘去世,当时去接我的崔大林告诉我了半生的秘密,当年猪油打翻时,他捡到了猪油里面的绿宝石戒指,他一时贪财,据为己有,老婆也是贪恋戒指嫁给她,因为戒指夫妻不和,也因为戒指老婆丧命。原来,一坛猪油里有一个长相粗鄙的屠夫最细腻的爱,一坛猪油里有一对贪财男女的悲惨命运,一坛猪油里也有“蚂蚁”的出生和离开。有时候啊,人的命运,就藏在那最普通的物件里面。
相比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雪窗帘》更适合青少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