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醪糟
伏天来了,胃口差了很多。好不容易养的几斤肉又掉下去了。都说长肉才能有抵抗力,太瘦了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果然刚掉几斤肉,就不幸被寻麻疹盯上了,好在平时很少吃药,机体对药物比较敏感,两片药下去,浑身大包便消失殆尽了,只剩下红红的印记了。
于是乎挖空心思想着自己平时爱吃的美食,想了想似乎都在这苦夏里失去了对它们的渴望!在感到酷暑难耐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它~醪糟。
对呀!这大热天正是做醪糟的最佳时机,不用机器发酵,靠老天的恩赐,自然发酵,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就开始行动,超市买米,买酒曲,回家泡米、蒸米,等米温度降至皮肤温度时,加凉开水将米打散拌入酒曲,容器封闭后拿薄被裹了起来。
静等两日后,迫不及待的打开被子,刚打开就米酒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不用看就光闻到的酒香气,我就敢肯定的说醪糟做好了。
果然打开盖子,米中间的小坑里满满都是酒,我连忙拿出小勺子喝了一口。嗯,好甜!满足了口唇欲心情大好,完全忽略了酷暑的湿热带来的不爽。这虽说醪糟不能称之为酒,但也不能多吃,还是有一定度数,吃多了也会头晕呼呼的。
于是将盆分成小瓶子,入冰箱保存起来。准备再去超市买点汤团。早餐煮一碗醪糟汤圆吃,是不是很美呢?
说起我会做醪糟的手艺,得益于我的妈妈和我婆婆。我妈妈是东北人,做吃食比较随意,做的醪糟也很将就。妈妈做醪糟的米往往是吃剩下的米饭,温度也是感觉可以了就可以了,然后拌上酒曲等两天就吃了。之前没吃过别的,就吃我妈妈做的米酒了,觉得就是醪糟就是这个味道,也不错。尤其加了鸡蛋后,又加了很多白糖,吃的更是不亦乐乎了。后来想想估计只是因为那时小爱吃糖,觉得只要是甜的就好吃吧。而妈妈是为了不浪费粮食,将剩饭新做只要我们吃掉了就算完成了任务。
婆婆的家靠近安徽,应该属于半个南方人,很会做醪糟。看我拿剩米饭做醪糟很不理解,对我说,我给你做一回你看看。
婆婆做米酒很讲究,用的就是糯米,需要现蒸现做。
首先是泡米,需要泡四个小时。这样的米才可以蒸,说这样蒸出来的米出酒出的多。然后拌酒曲时米的温度也必须严控,温度高了拌酒曲,做出来会发酸,温度低拌酒曲出的酒不甜。发酵过程中也要时刻关注温度变化,因为不是机器恒温做的,是靠天气,需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如果温度低了就要多盖点东西或者加热水袋。
婆婆的醪糟做好后我才知道,醪糟是甜的,它就是一个浓缩的蜜糖罐。直接吃有会甜让人齁的慌,如果放冰箱冷藏后再直接吃,就是凉甜可口了。她说她们都是放冰箱里冷藏后拿出直接吃。
这种吃法我往往吃不多,顶多就一口,还是因为太甜了,大概小时候吃糖吃多了,长大了就不太爱吃太甜的食物了。我喜欢挖一勺醪糟加水稀释了,煮开后加入汤圆或者鸡蛋吃。婆婆做的这种醪糟就是稀释后甜度也完全不用放糖。至此我知道了好的醪糟是不需要放糖的。
虽说现在超市、网络上购买非常方便,但是自己动手制作美食,还是让生活多了道情趣。因为吃不仅仅限于吃,更多的是吃里面加进了许多的味道,有思念、有快乐、有期待,这些让一碗醪糟变得让人食欲大增。
说到这儿,我不由的想起过去的时光和人。妈妈让我知道世上有醪糟这样的美味,知道了生活中要学会自己加糖会变得甜,让生活变得不苦,再不好吃的也要变种方式吃下去,并完全化掉。婆婆让我学会了制作纯度高的醪糟,品尝到了发酵后醪糟的口感,知道本有的味道会让生活踏踏实实。
甜甜的醪糟,你不来一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