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过目就忘
我是一个别人眼中读书很多的人,豆瓣评分7.5分以上的书都忍不住搜来电子书看一看。但是每当朋友和我说“哎,你是不是也读了那本,我觉得有个章节写的特别好”,我就有点接不上话了。因为虽然看过了,但过了段时间就会忘记具体细节,这一点一度非常困扰我。
于是,我就开始思考,那些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人,他们真的是智力比我高出很多个level吗?然后我开始观察身边这些很厉害的人,注意到了一些小事实:
1.和我想象的不同,他们看书并没有比我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步行变得很快,吃饭变得很快,连看书也变得很快。一般是打开目录就看哪个章节感兴趣,然后开始选择性阅读。但是就跟看电影快进一样,本来完整的剧情就支离破碎了。后来听到一位朋友说“好书,要慢慢咀嚼才会出香气”。突然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太多,原本有深度的知识就不容易记忆,我还把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人为地揉碎了,难怪吸收地这么少了。
2.输入的过程是令人享受的,但他们会强迫自己输出
除了科普的知识性读物,我还会读读小说散文,但是读后常常会忘记剧情的具体细节。很多时候看这类文学作品,犹如看电影大片,只记得看完效果很爽,但要让我做一点有思辨力的评论时,就脑子没墨了。于是,渐渐地开始习惯于被动输入,却看不到输入后有什么成果。但是我发现,那些事后能够回忆起具体情况,随手抓来一箩筐案例的人,他们都喜欢看完后都会迫不及待找人交流感想,甚至会在线上开专栏,留下笔记、留下点评;在线下跑活动,把自己吸收的知识表达和分享出来。当然这个过程很不容易,在分享之前,他们也要很多时间做准备,但这个准备的过程就驱使他们把这本书温故而知新了一遍。
3.与智力上的差距相比,行动上的差距更显著
说实话,其实自己也是一路读到211研究生,思想上其实知道自己应该每天多提升自己一点。比如想提高英语,就去读英文原版书;想提高某方面的技能,就会啃相应的工具书。但是这些想法一直都只是想法,因为我拿起英文书发现自己一个小时都在走神,第二天又将它摆回书架最高层了。但是我有一个朋友,他即使每天10点下班,都强迫自己读10页英文书,坚持了一个月。中间或许也有过和我一样犹豫过程,但他不断调整心态改进方法,现在已经能看不带字幕的美剧了。
正是因为发现了自己上面的不足,我开始了自我的救治。一开始也很艰难,曾经习惯快的节奏,一旦放慢下来就很焦躁;刚开始尝试输出知识,常常会发觉自己脑子空空。看到过一本书上说过,如果你想用木头塞满一个桶,不是不断摘树枝往桶里扔就行了,还必须自己将木头加工出合适的形状才能实现你的目的。从小到大一路在上学,我们一直锻炼的就是摘树枝的能力。而这个加工知识的能力更多得靠后期的悟性,我上面列举的差距也多是这方面的能力体现。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加工知识的能力呢?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总结了最有效的三点:“提炼“、”转化“和“重复”。
1.提炼:过去我也以为读一本书只要读懂他的中心思想就算读过了,但后来发现这种类似“语文阅读理解里找中心句”的做法,恰恰是导致我过目就忘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会忽略作者为了论证观点而阐述的具体数字和案例,但书中的论证思维和论证方法才是更需要提炼的部分。以前我看书,就是顺着文章脉络把内容过一遍。现在我会看着目录思考,如果我来写,我会怎么论证这个小标题,然后再对比作者的思路,提炼出那些我未曾有概念、未曾想到过的真正启发我的地方。
2.转化:我以前做读书笔记基本就是摘抄,觉得好的句子抄下来完事。但在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我要求自己在笔记本每一页泾渭分明的划一道线,左边可以做摘录,右边必须留出空白。在读完一章后在对应的位置重新写上我的思考,以对摘抄的内容加工。写读完一本书后,也要求自己尝试复述出知识要点。这个过程很容易出现惰性,因为加工比“拿来主义”真的累很多,于是我也找了很多外部工具帮助自己。后来我在“时光见证打卡团”小程序里专门把知识小结作为一项计划,现在已经坚持了100多天。别人写出来的知识即使很难消化,自己思考过就容易记忆多了,总结写多了就比以前“脑子空空”的状态好了很多。

3.重复:过去一味地追求效率,导致我落下个毛病,就是非常喜欢往前看,非常恨回头看。其实这个也是高中的时候就养成的,一味喜欢刷新题,不喜欢复习。现在工作的方案,快到截止日期就赶着提交审核,也很厌倦从头到尾回顾一遍,但这也是导致我过目就忘的重要根源。当然除了心态要做调整,还有一点就是以前做笔记心很急所以字迹潦草,自己也懒得看。现在养成了随时随地在云笔记上记录的习惯,这样也能利用空闲时间随时随地回顾总结。我曾经翻看过一年前收藏的文章,发现里面的内容看起来还是新鲜的。在养成不定时回顾+定期要求自己复述的习惯后,慢慢地也能够引征阅读过的内容了。因为同一个案例看得多了,自然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想起来运用这个案例的概率逐渐高了一些。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觉自己过目就忘。但希望以后我们能够一样,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都能有收获。如果你有这方面的体会,也欢迎一起来交流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