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避忌

2023-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春梦雨

《联律通则》第二章规定的是对联传统对格,概括起来有以下个方面:一是传统修辞对格;二是用字的声调平仄;三是领字、衬字,虚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的平仄和节奏;四是对联的避忌问题。

本篇说一下对联避忌问题。

《联律通则》规定:对联要忌合掌、忌不规则重字、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一、合掌

合掌原是佛教的用语,指两手合十。后被联界借用,指联对中对仗的一种毛病。到底“合掌”的定义是什么?,诗、联界众说纷纭。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 在这里,袁枚并没有给“合掌”下定义,只是说“如字与似字犯重”。将这种毛病或瑕疵称为或纳入“合掌”,是后人的主张。

《王力近体诗格律学》说:“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王力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大忌。”

显然,王力给出的两个定义是有不同的。前一个定义重点在对偶中使用“同义词”上,凡有这种现象就是“合掌”;后来的定义放宽了些,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才叫“合掌”。

“合掌”的概念被对联使用后,要求对联避免“合掌”,因为“合掌”是在浪费文字,囚锁思路,困窄联意。

例如:

华夏江山迎晓日;

神州湖海沐朝阳。

从对联格律的三大基本要求(平仄、词类、语法)来看,这副对联完全符合。但是它上、下联对应的短语,完全同义或近义,这便导致“合掌”。

二、不规则重字

不规则重字,是指一副对联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而又不符合传统对格重字规则的字。

不规则重字却破坏了上下联之间的对称法则,属于对联文体中严重的形式缺陷。所以被列为对联避忌。主要有几种形式:

1. 上下联同位同字重字

例如:

学界称泰斗;

世界赞奇人。

上下联的“界”都在第二字。这就叫同位重字。显然,同位重字的平仄一般是失对的。所以是不规则重字。

2. 上下联同位重字不同步

上联出现了重字,而下联相同位置却没有相应出现重字,或下联出现了重字,而上联相同位置却没有相应出现重字。

例如: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上下联的“好”、“难”是规则重字。而下联前二分句的“业”重复,上联的相应位置的“书”、“田”却没有重复。“业”是不规则重字。

三、尾三仄、尾三平

1. 尾三平

尾三平就是三平尾,三平尾就是指下联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例如:

犹怕春来梅事尽【飞雪落尘】

恐无香在诗魂孤【联友】仄平平仄平平平

这是由于第五字不论,把应仄第五字错用平声字而造成的。我们在说“一三五不论”的时候,强调了一个条件:必须不造成三平尾,就是这个原因。

2. 尾三仄

尾三仄就是三仄尾。三仄尾就是指上联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

例如:

初露桃腮蝶索吻【联友】

平仄平平仄仄仄(古)

平仄平平平仄仄(今)

可见,如果把出句看作古音,是三仄尾。但是,如果吧出句作为今音,则合律。

通常而言,三仄尾、三平尾,都是诗律的术语,只对五言、七言律句而言。即只适用于对联中的五言、七言律句。

但是因为格律诗是对联的来源之一,所以格律诗的禁忌,自然也是对联的禁忌。因此,我们在对联实践中,应该自觉按照《联律通则》对三仄尾和三平尾的规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