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重写人生剧本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的过去,无论现在的穿越剧是有离奇,但是基本的方向还是要遵从历史的。
过去的一切塑造了现在,改变过去,确实有可能改变现在。
我们可能对过去某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抱有遗憾。豆瓣上有一个很火的话题说,如果回到过去,你想对小时候的自己说些什么。很多人回答是说,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希望童年过得更加快乐,鼓励安慰当时的自己,你已经尽了力。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说过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是每个人的历史,我们了解童年,了解自己的过去,不是为了期待能在某一天能够回到过去“出错”的地方修正它。而是为了弄清过去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未来。
如果不用科学定义,童年的长度因人而异。儿童心理医生奥利弗詹姆斯拆解了人生最初的6年是怎样形成我们的,共情力,相处模式,还有自我价值感。
我们的人际关系相处模式
我们与人相处的模式其实是复制了原生家庭与父母相处的模式。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将人际关系的模式大致归纳为4种:安全型,回避型,常人型,混乱型。
安全型
容易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内心能量强大,能够轻易的接纳别人和自己。
回避型
非常独立,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自在,不喜欢依赖或者被依赖。
缠人型
渴望亲密关系,感觉对方不如自己那样珍视这段关系,缺乏他人的陪伴会感到孤独。
混乱型
既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陷入这种关系,是回避型和常人型的结合体。
在这4种关系模式中,安全性是比较健康的模式,能在生活中正常的与人交往,连贯有序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张弛有度。
其他三种模式,回避型,缠人型和混乱型都可以归纳为不安全型的模式。比安全型更容易紧张、抑郁,与伴侣离婚的几率也更高。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与人相处的模式
人际关系模式与童年时跟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有关,是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不断的重复和刺激下形成的模式,因为在孩子三岁这个阶段是大脑神经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形成的模式持久而稳定。
安全型的模式在人群中大概占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是可以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的,那么相应的,大部分的父母也都建立了正常的抚养模式。
这种模式形成的关键点在于互动。
形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需要父母和孩子经常互动,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这样模式下的孩子不会经常大哭大闹,情绪很稳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需求是被关注的,不必通过其他的方式博取关注,满足需求。
回避型依恋模式是在长期被拒绝和否定中形成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R·罗杰斯提出人的自我概念是有重要他人的评价和在参照团体的比较得出。所谓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在人生最初的6年中,陪伴我们最多的是父母,父母是我们的重要他人。当我们的需求不断的被重要他人否定时,我们的自我概念就是认为自己是被否定的,形成较低的自我价值感。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虽然环境变了,对象变了,还是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会被否定、拒绝,为了避免被拒绝,我们通常会先拒绝别人,这是我们回避亲密关系的原因。
缠人型的依恋模式和安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养育方式刚好相反。安全型的依恋下模式父母经常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互动。缠人型依恋者在养育中常常被忽视,或者会和孩子分离。父母能够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但是仅仅是出于他们认为应该这样做,而非孩子表现出来的需求,更像是在饲养植物定期浇水松土,对于植物的生长状况如何并不是特别的关心。这样的养育方式下,孩子渴望得到回应,所以对亲密关系中另一半的情感需求很强烈。
混乱型的依恋模式是两者的结合,伴随着否定,拒绝、忽视甚至是虐待。一方面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又会打压虐待孩子,让我们渴望亲密关系,又害怕被这种关系伤害。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依恋模式
安全型的银联模式是一种常态,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能够创建和谐的亲密关系,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幸运。
如果处在非安全型的依恋模式中,也不必沮丧,人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童年时期形成的相处模式虽然稳定长久,但是相处模式是动态的,我们仍然可以转变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原生家庭下的人际关系模式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病人到医院去检查出了癌症。然后责怪医生和带他来检查的人,如果不查就不会得癌症。检查的目的其实是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名称只是做一种描述。
其次,通过内省,重新体验。当我们发现在重复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的时候,重新去体验这种感觉,我们是否真的想这么做还是说,还是说那只是来自父母的声音,我们当时的感觉如何。
最后,为自己写下一个剧本,联系童年生活对现在的影响。剧本的中心人物是自己,回忆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自己的良心(判断对错是非的标准),依恋模式,自体感也就是自我价值感,回顾曾经发生过的一件重要的事,写下此刻身边关系亲密的人的姓名,分析他们的性格,思考为什么他们会在自己的生命中扮演这样的角色,跟童年的哪些因素有关,这是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一次重组。
我们无法改变原生家庭,了解它所带来的影响意义在于理解过去是怎样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进而改变,塑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