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读书简约派·以读书为名之好文共读

无法安然——《生活在天上》

2024-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浮生长乐

《生活在天上》是一部成稿于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的小说。虽然小说背景是2000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开始加快的大环境,反映的是在乡村传统环境中过了大辈子的老人融入城市生活中的不适与困顿,但这个主题在今天,依然有非常普遍地现实意义。

生活在天上,这个题目本身,似乎就是主题的揭示,无法脚踏实地的生活,不能爱心,飘飘荡荡,根基不稳……

故事核:蚕婆婆不适应城里生活,在楼上养蚕失败了。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进城(开头——仿佛是某种神谕的前呼与后应)。

这一段主要说蚕婆婆被大儿子接到城里生活。按时间顺序写蚕婆婆从断桥镇上了儿子的车,大儿子开着桑塔纳,断桥镇的人羡慕她,穿插她的心情和动作,既体现一个母亲的自豪和快乐,又有不舍和忐忑。晕车、坐电梯想吐、住高层头晕,写的是她初步的不适,对养蚕的回忆,既揭示了她的身份特点,也作为接下来的引子。

第二部分,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大儿子通常是上午出去——全是大捆大捆的乱云在迅速地飘移)。

这是重点写的部分,又细分了几个层次来写。

从蚕婆婆对城里电器遥控器的不适应,写到对儿子婚姻观、价值观的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中,母与子在精神上十分遥远。她想念乡音,但儿子已经讲不出家乡话,要出门必须带好钱包,想要烧香拜佛,但儿子因时间紧张,将她带去教堂。蚕婆婆提出要回断桥镇养蚕,儿子认为这会让人误会。

在这段中间,借由蚕婆婆的回忆,作者更加细致地描绘蚕婆婆过往的养蚕生活,这段回忆让我们更加理解她后来的行为。

第三部分,养蚕(蚕婆婆再也没有料到儿子给她带回来两盒东西——)

这段基本按照事件的发展走向写:儿子拿来蚕苗,蚕婆婆与送桑叶的女人交谈,打着手式夸儿子孝顺,再到蚕仔一天天长大,儿子出差,送桑叶的女人涨价,蚕婆婆被关在门外,蚕在家中遍地结茧。

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故事,同时又有许多蕴含的深意。

有对于城市生活适应不良的反感——

蚕婆婆对着反光镜冲着自己发脾气,大声对自己说:“城市是什么,我算是明白了。上得了天、入不了地的鬼地方!”

有关于婚姻与亲情观念的不同——

儿子说:“婚我是不再结了。结婚是什么?就是找个人来平分你的钱,生孩子是什么?就是捣鼓个孩子来平分你余下来的那一半钱。婚我是不结了。”

而蚕婆婆靠养蚕,养大五个儿子,送他们去到大城市,而儿子口中似乎一切都要与钱联系在一起。儿子所有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一沓钱。

有关于幸福的思考:

儿子又笑,是那种很知足很满意的样子,儿子说:“低头看人头晕,仰头看人头疼。——还是晕点好,头一晕就像神仙。”

而对蚕婆婆来说,太阳进了城真的就不行了,养蚕才是最幸福的事。蚕婆婆对养蚕的执着,是她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也是对曾经亲密无间的母子亲情的追忆。

“春蚕到死丝方尽”,在本文中关于蚕的意象,代表了蚕婆婆这种纯朴、勤劳、奉献,传统的乡村女人,文末,未能吃饱就结茧的蚕,则象征她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连信仰都无从安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