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角度谈家教
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的热映,一系列校园欺凌事件陆续曝光。究其原因,最主要且最根本的应归结于家庭原因,而从自身来讲,家庭教育或更宽泛的说家庭影响在一个孩子性格及人格塑造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要说父母对家庭教育有什么深刻研究那是一点都不可能的事情,但用最通俗的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教育则是母亲常说的:“我可以惯你吃但绝不惯着你其他毛病”。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段,我的家教属于基本上比较严格。
父母会约束我的言行,在我面前他们基本上不会说什么脏话(在农村生长的应该知道,不说脏话是多么稀罕的),所以我在大学之前基本上没怎么说过脏话;禁忌无道德行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小时候跟随小伙伴翻窗户到邻居家里被抓现行,因为此事父母轮番“教育”了我,口头加拳脚,而且获得了人生稀有的两个耳光,印象中父母动手教育我的次数屈指可数;学业宽松管理,兴趣多方培养,作为农民父母,我觉的这一点父母是有着前瞻性的,主业学习父母基本不怎么插手,甚至连作业是否做完也不会过问,无非是父母按时去参加个家长会,或者按要求给予老师反馈,这对我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形成起了良好的作用,一路上的学业优秀,基本上都是自主的,也将就达到了乐学的境界。从小父母培养我学习音乐学习电子琴,虽说没学成什么气候,但也能挥舞几把刷子。父亲在不工作的下雨天便带着我出去钓鱼,这则锻炼的我对事情的专注度以及性子的磨练;不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宠溺,在父母面前说想要的东西,除了吃的和书,其他基本很难得到同意。一方面确实是家庭条件不予许,另一方面则是该给的父母会给我,他们认为不该给的,是绝对不会给我。于是便形成了,母亲送我礼物一般都是吃的,父亲送我礼物一般都是书。记得有次母亲同意给我买个仿真小手枪,我差点乐得岔了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也得学会做,俗话说的好“农民的孩子早当家”,父母从小锻炼我做些家务活和农活,一般要求是家务活必须做好,农活会做就行。以至于喜欢鼓捣这鼓捣那,乱七八糟的生活技能折腾明白一大堆。
总的来讲,父母很爱我很疼我,但不怎么宠溺我。我从三年级开始寄宿学校求学,一直到大学都是,到了高中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好奇为什么我会知道那么多生活常识?为什么一个初中生就会做饭?为什么他会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药,两种感冒药不能混着吃?所以,父母自己摸索的这套宽放式家庭教育对我来讲十分实用,至少我人格、行事能力的整体导向是比较OK的。就像是现在的放牧方式,给你圈好大好大一块地,有的地方水草风貌有的地方干涸枯萎,有的地方温暖舒适有的地方寒冷潮湿,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得自己解决,有所偏差的时候才会受到外来干预。
其实父母根本不知道他们是用怎样的教育方式让我成长,但我确实属于他们的骄傲,现在仍继续努力让他们更骄傲。而那个一直以来别人口中所说的懂事的孩子,也正在向出息的孩子方向奋斗。所以,就自身来讲,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宽放管理、自我磨砺、宠爱有度、宏观调控”的家教方式更适宜发展。
PS:从小基本没怎么享受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溺,这应该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但说小了很小,说大了确实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