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家庭和睦,最该做好的一件小事!

2017-01-19  本文已影响118人  大小简
图片发自简书APP.jpg

1.

李先生和李太太吵架了,一个在厨房嚷嚷,一个在客厅回应。

他们家的姑娘我正在书房看书,因为门半敞着,吵的什么,听得一清二楚。我没有上前劝和,只是合上书本,开了手机计时器,表面装作看手机的样子,实则想看看他们这次能吵多久?

……

“粉条都没有了,让你去楼下的储藏室拿些淀粉过来,说了不知多少遍,咋就不见你搭理啊?”老妈的声音传来。

“多会儿的事了,早忘了,不能再提醒下我?”老爸回应。

“说一件做一件,自己不知道找活儿干啊?一天就像个亲戚一样,吃个饭就走人。“老妈继续。

”从来吃完饭不知道收拾洗碗,拍屁股走人,好像做饭洗碗就天生该我做似的。“随着老妈的抱怨意味转浓,吵架的态势慢慢上升。

”我一天不忙店里活儿,赚钱养家?动不动就你忙、你累,别人都是闲着的!“老爸反驳道。

”借口,店里不是有儿子么,搞得像少不了你似的,挣钱挣钱,你挣回来多少?再说,家里这么多事,你跟个大爷似的坐着,不害臊?“老妈真的发怒了。

”爱做不做,谁有没强迫你,说话不能好好说啊,呛呛什么?跟吃了火药似的。“老爸怒气升腾,我猜想他肯定是瞪圆眼睛,梗着脖子的模样。

”咋了,我就这样,你做的不对,还不能人说?“厨房里乒乓作响,老妈开始对着锅碗瓢盆撒气了。
……

一阵互不相让的激烈吵闹,在静默10S后归于沉寂,老爸说了一句“受不了你”,老妈回了句:“你活该”,再没声音从门外传进来。

我清楚地看到计时器定格在:00:08:53。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妈依然附身在厨房忙碌,老爸巴拉着茶几上的东西,貌似在收拾。

等我清理好桌面出去的时候,就看见老爸倚在厨房门口让老妈递一下垃圾袋,说他出去时顺便一扔,老妈没转身,嘴里嘟囔一句:“吃完饭,我自己会一起扔掉的。”

我内心憋着笑,装作啥事不知道的样子收拾碗筷准备吃饭,心想:“这就雨过天晴啦,不到10分钟的吵架,没过半小时就和好,真是来的快去的快。”

真是让人失望啊,没有超过10分钟,我都想好了表达不满的劝架说辞,10分钟一到就上前,可惜这样的机会数年难遇!

这样有意思吗?有意义吗?

就连吵架的内容也一成不变,无非是老妈满腔委屈,对不能很好分担家务的老爸各种数落、抱怨;老爸嫌老妈叨叨地烦人,说些他不爱听的话,出言反驳,却搞得一家人不痛快。

2.

“你俩吵架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谁赢了?”饭后,我猫进厨房,笑嘻嘻地问。

“去去去,看见吵架了,也不见劝,你当看热闹了?”我被爆栗子打头,看来吵架的怒气还没消。

“当然是我,你爸没理啊,还想大声吼我,这日子不想过了?不看看是谁一天天伺候一家老小的生活着了?”老妈听我这么说,一脸得意加激动声色,吵架的余温又升腾起来了。

“是你,是你,当然是你啊,你是我们家老大,我爸他的确理亏,怎么能大声吼老婆呢!”我连忙“恭维”几句,我知道这个时候老妈需要安慰和理解。爸爸不善言辞,一着急说话又冲,这个善后工作当然得我做了。

娘俩一番唠嗑,我才彻底搞清两人这么多年毫无新意吵架的缘由。

老妈结婚后的许多年,一直报怨老爸不做家务,而老爸的说辞是他要在外面忙赚钱。老妈多次提出外出工作,都被老爸驳回,为此郁闷,想要发泄,吵架是必然的,也是她排遣的出口。

据说,老爸之前是做家务的,隔三差五的做饭洗衣服,老妈很满意,后来慢慢做的少了,再后来压根就不做了,所有家务活一律不粘手。

老妈做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每天面对重复的、琐碎的家务,日复一日,如果意志力不强,不注重调节,自然有累、有烦的时候,此时难免抱怨,抱怨多了不免出言不善。

而老爸呢,这么多年不做了,猛然间让他做,一时不适应,硬逼之下,自然不乐意,被老妈念叨的多了,干脆彻底不做。被抱怨到听不下去,索性说出爱干不干的话,想着你大不了不干,干嘛说我?两人就吵起来了。这一吵,老妈更是委屈,家务活没人分担也就罢了,从来不被配合,不被理解,说两句还被大声吼,能不委屈吗?能不吵吗?

归根结底,原因还是落在家务分担这事上了。
如果婚前或者结婚早期默认会分担家务或者针对家务活约法三章,一直遵循这个来,也不至于落个隔三差五吵架的地步。

话说,早期我爸不是做的挺好吗?后来怎么就失职了,失职后据此引发争吵,为什么不继续执行或者找解决办法?

我带着这些疑问和老妈继续聊天,她说刚开始顾及老爸在外辛苦,慢慢习惯了,时间一长受不了,要求分担,却是越来越说不动,后来就发展到为此吵架了。

我说,那是你方法不当,吵架也是隔靴搔痒,没有实质性解决问题,只是将郁积的不满、烦闷积攒,酝酿下一次吵架的爆发。要是老爸总是这样,你可以表明态度,或者来一次深度交流,或者干脆罢工啊,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然或多或少做一点,这时你不管在心理上还是负担上都会轻松很多。

其实,夫妻之间的分工好了,吵架也就少了,家庭和谐指数自然升高。

不管我们是自由恋爱,怀着对爱情的无限憧憬走入婚姻,还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结婚前对彼此一点也不了解就结婚。我们都需要分担家务,各司其职,这样家庭这艘大船才能行驶稳当。

3.

我的好友Y,她和老公的婚姻,当初特别不被朋友们看好,不曾想二人婚后一直过得很和谐。私下聊过几次,她没有标榜自己生活的有多幸福,但是不经意间说起的几个事例却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自己从小不擅长也不喜欢做饭,结婚这些年,家里从来都是老公做饭、洗碗,而且总夸老公做饭特好吃。但是收拾房间和洗衣服的活儿老公从来不粘手,家里再乱也不见他收拾,衣服脏了,就随手扔在一旁,都是她来收拾和清洗。有时候也忍不住想要抱怨,不过一想到自己从来不做饭不洗碗,老公至始至终没有表达过不满,也就释怀了。这样无须约法三章,在过日子中自然形成的默契,干嘛要打破?大家各自干好自己手头的活吧。

还有就是孩子的养育问题,好友是中学老师,孩子的学习自然是她全权掌管了,老公从来不过问,但是儿子的生活起居,从小时候的喂奶粉、换尿布到长大后的吃饭、玩乐都是老公陈先生一手操办。如此这般,在慈父严母的共同养育下,孩子身体健康、聪明可爱,在幼儿园表现出色,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一家三口好不快乐。

一直以来,几个好友私下都表达过对他们婚姻的担忧:你和陈先生相亲认识、学历悬殊、志趣也不算相投,怎么就相安无事的过了这么多年?她笑着说,别人家怎么样我不知道,我觉得自己结婚后过得挺好啊,我很珍惜这份感情,更享受家庭的温情。

也是,这世上幸福的婚姻有很多种,其他的不多说,Y和老公不过是默契地做好了家务分担这一项,就把一度不被众人看好的婚姻经营出和睦友爱的模样。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种观点,深表同感:

最理想的家庭状态就是俩人都工作去赚钱,实现自我价值,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回到家里共同承担家务(尤其对于男同胞说),因为一起做家务是一种良好的两性互动,可以把私人领域营造成一个充满爱的轻松愉快的的港湾。

杨绛女士在《我们仨》这本书里的一个的片段就向大家描述了一个幸福有趣的生活场景。

除了钟书有病的时候,这一顿早饭总是钟书做给我吃。每晨一大茶瓯的牛奶红茶也成了毕生戒不掉的嗜好。后来国内买不到印度“立普登”茶叶了,我们用三种上好的红茶叶掺和在一起做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

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赺了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我称赞他能赺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儿。我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我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钟书等着我问呢,他得意说:“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我把做午饭作为我的专职,钟书只当助手。一次吃活虾,我很内行地说:“得剪掉须须和脚。”我刚剪得一刀,活虾在我手里抽搐,我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又走回来。钟书问我怎么了。我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钟书跟我进道理,说虾不会像我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以后可由他来剪。

我们玩着学做饭,很开心。钟书吃得饱了,也很开心。他用浓墨给我开花脸,就是在这段时期,也是他开心的表现。

有一篇论述现代“剩女”的文章,其中有提到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女孩甘愿冒着独身的风险也不愿早早走入婚姻,因为她们的择偶标准除了内在的品行、志趣、能力,外在的经济和相貌条件外,还要求另一半分担家务,照顾老人小孩等。

因为二人在经济地位上是平等的,新时代女性有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他们结婚的目的里,希望对方照顾养活自己这一项再也不是必须项,而是可选项。所以,她完全有自信提出这样的条件,而男性在这一认知上,会比较滞后,他们对女性理应“相夫教子”的观念深信不疑,所以在思想认识上很难转过弯来,因为认知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家务活这方面能力低下,很少有能满足女性要求的。

所以,好多已婚者没有意识也好、意识达不到也罢,就这么走入婚姻,因“家庭分工”不明确而导致的吵架比比皆是,甚至有就此一拍两散走向离婚的。

较之于这一方面,好友Y的婚姻故事以及杨绛夫妇有趣的家庭生活都是很好的对立面例证。

我们都知道,一个团队若要顺利运转,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家庭何尝不是一个团队?夫妻双方更需要明确分工,知道哪些是自己职责范围内该做的事情,顺手做了,自然不会引起对方的抱怨。遇到事情也是好生商量,互帮互助,这样的家庭才会和和睦睦,美好幸福,不是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