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红与黑是我读的最慢的一本书,也是收获最少一本书。一天读十张,整整花了大半个寒假,因为比较闲,一字一句读的,然而,基本没产生什么共鸣,我甚至想刻意忘掉于连这个人物。
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本书的主人公似乎是个反面教材,然而却没有什么借鉴意义,因此也谈不上什么教材。因为一切的恶果都源于他的性格。这也是我为什么对于连谋杀德雷纳夫人的原因一直心有不甘,我一直在想,除了他的性格,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但是没找到,还有最后那段“自杀”式的发言。
为了给这部书找意义,我就循着于连的性格再往前追溯。于连的性格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和缩影,他的性格特征是司汤达为了表达他的思想而特意设定的。那么司汤达为什么会为这本书的主人公,唯一的主角,设定这样一种性格呢?他是怎样借这个角色来表达他的思想呢?这本书又为什么称为经典呢?
我的看法是:首先,作者把于连的人物设定为,敏感,自尊心强,聪明,有文化,崇拜拿破仑,贫穷,从小缺爱,相貌英俊,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接着,他让这个人物逐渐从底层开始发迹,从市长家,到教会,到侯爵府,最后再到监狱,逐渐展开一幅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每个人生存状态和当时社会风气的清明上河图。与同时代的巴尔扎克不同的是,司汤达着重表现的是人物心理,也就是,真真实实的处在那个时代对人的影响。于连这个小人物,凭借着这些性格和人设,理所应当的接触到了作者所要展现的所有法国现实,包括:政治的黑暗,虚荣的新贵族,腐朽的教会以及教会特权,还有形同鸡肋的司法系统。正像作者自己说的,他在极力的用一种温和的色彩来描绘这一画卷。作者还说,他的作品在历史拉开一段距离之后才能被人读懂。也许,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他,就是想原原本本的记录和还原那段历史时期,凭借自己的哲学功底,喻褒贬于无形。
作者的哲学思想的表达是通过于连的三观以及矛盾的心理来体现的,在作品中,大部分的心理描写可以说是很露骨,我们为什么讨厌于连,也许有时候就是讨厌我们心中的恶。作者能把于连这样一个犯罪型人格和病态心理的内在世界填充的如此丰富,深厚的功力可见一般。
有人说,作品无非思想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巴尔扎克理解了司汤达的思想,却理解不了他的艺术,梅里美理解了司汤达的艺术,却没能理解他的思想。以上是我对作品的浅见,当然与大师们的理解差的太远,热切希望读过的这本书的朋友分享更多关于此书的思考成果,或者疑问,一起交流。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