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第64天《你真的欢喜你的孩子吗》
今天,我听武志红老师的网络课程时,触动到我内心深处的真实。
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孩子的权威首先是父母,也就是父母的积极期待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在积极的期待中,最好的状态是不含诱惑的深情。那么比积极的期待好上太多个层次的是,满满的喜欢。
当我听到“满满的欢喜”时,我愣了一阵子,然后认真的问自己:我欢喜儿子吗?他习惯不好,我欢喜他吗?他成绩不理想,我欢喜他吗?他犯了错误,我欢喜他吗?他不按照我的想法办事,我欢喜他吗?他玩手机,我欢喜他吗?……
当我一连串的问自己时,让我震惊的是我的答案都不那么肯定,更谈不上满满的欢喜!
在我暂时还没有做到满满的欢喜儿子时,我接纳我正在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靠近,我也相信我可以做到满满的欢喜儿子。
坚持分享第64天《你真的欢喜你的孩子吗》潜意识层面的期待
可能有人会纳闷:我对孩子发出的期待是成为卓越的人,这是积极的预言,但为什么我的孩子却非常普通,甚至是失败者?
这是因为,虽然你在意识上认为自己给了孩子正面的期待,但在潜意识里却给他传递了负面期待。
譬如,有位悲观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乐观的,但每当孩子悲观的时候,父亲就会说,你怎么这么悲观,你为什么不能乐观一点呢?
这种意识层面的期待,可能会有作用,但远远不如潜意识层面的负面期待影响大。对孩子来说,他发现自己总是在悲观的时候被父亲注意到,而且父亲总是在贬低他,所以他接受到的期待是,我是不被喜欢的,我是差劲的,于是就很难乐观了。
至于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也是类似的逻辑:他们很少会真正地鼓励和认可孩子,他们只是在批评孩子不卓越,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逼迫孩子变得卓越。他们中的多数人会失败,而另外少数人就算是表面上成功了,孩子真的在外在标准上变得卓越了,但内心深处却会无比自卑。因为孩子会认为,父母向他们扔过来的期待还是“你怎么这么差劲”。
所以中国父母集体制造了这么一个称呼——“别人家的孩子”,好像真存在一个永远比自家孩子更优秀、更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
武志红老师说:父母们都没有觉知到,这是一种维护自己自恋的行为。他们在打击孩子的时候,会体验到一种感觉:看吧,你不如我,我本来应该生出更优秀的孩子的,他才配做我的孩子,而你,真差劲!
你可以想象,当父母用这种方式维护自恋时,代价是昂贵的。
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但愿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到满满的欢喜自己的孩子,真正的给孩子创造一个抱持的养育环境。
坚持分享第64天《你真的欢喜你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