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520亲子成长迹亲子教育

在陪你经历社交的路上|520亲子成长迹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87人  宇非门

“孩子是在体验中建立认知的,也是在行为中去改变认知的,如果我们想通过说教让其建立认知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希望他们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行为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带他不断体验以扩充他的认知库,需要通过行为管理去改变他的认知。”

四月二号是孤独症儿童关注日,邹教授说一号是愚人节,二号是怪人节,孤独症一点都不愚,但是他们很怪。邹教授提到了现在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更多分类,让我想到了郭延庆教授提到的“能而不同”,其实很多孤独症孩子也是什么都能的,他们在能力上也并没有说特别落后于谁,只是他们的确非常不同于别人,更多的儿童表现都是,“我也能,但是我确实想的做的要的,和你们都不同。”当国际上以神经多样性来看待孤独症孩子时,我想这就是个很大的进步。邹教授在南方都市报的直播真的讲的非常非常好,后面也准备把老教授的观察建议细细的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整理出来。

说说近期遇到的一些事情,以及如何去调试自己和孩子的。

上周五,学校组织义卖活动,在前一天的“每天三件好事”打卡中,Q说的第三件事是明天学校有义卖活动,很开心和期待。

我也和Q一样期待,但是进入校园后,我们就开始频频出现状况,Q又回到了五岁时的样子,什么都不爽,一丁点小的事情和一句有一点点偏差的话语,就会引起他的不依不饶,勃然大怒或者是哭哭啼啼,总是边哭边质问让他的嗓子也哑了。

因为义卖活动的点是分散的,老师也在忙着引导学生们以及照顾摊位,并没有注意到Q的反常,我们开始是和幼儿园的好朋友(在同一所小学)一起逛的,后来他和好朋友挑中了同一本书,然后协商好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胜负,好朋友说五局三胜,他说三局两胜。好朋友说好吧,听你的。

然后前两局Q就输了,于是就结束了,让他好朋友去买书,也说好了可以互相借着看,下周可以去家里玩,一起看这本书。

Q大概呆住了一分钟,然后就开始挑刺,非说要五局三胜,我告诉他,这个游戏已经结束了,结果已经出来了,X也已经把书买好了。Q不干,质问为什么不能继续,为什么不能五局三胜。

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进入解释模式,我以前常常犯这种错误,而后面解释不通或没完没了解释下去我自己受不了了,想停下来时会引起Q更多的情绪,愤怒和拉扯着不放的地方,他会问为什么刚刚你就解释了,为什么前面你是怎么说的……我们需要知道和判断他需要的不是答案,他是因为不爽,需要找个出口。我大概和他解释了一次,是你说了三局两胜,而且X愿意尊重你的意见,同意了三局两胜,又简洁地说了三次,现在已经结束了,不能再进行。Q放弃了争论要改成五局三胜。

但他一直嘟嘟囔囔发脾气,我说,妈妈理解你,要是我是你我也会觉得不舒服,但我们可以和他借啊,一起看啊,你过来我抱抱你,我知道我们没有买到肯定是不舒服的。

Q过来抱了抱,然后又抓住了我说借得事情,开始问“那他借给我是在他家里看还是我可以带走?”,我说应该都可以吧,你要问问X的意见,因为现在书是他的。

Q开始生气地说,“为什么你要硕可以吧,什么叫吧,你这个吧让我觉得不舒服,你为什么这样讲话,我不喜欢你的语气还有你的表情,为什么不是笑眯眯……”

我还没有来得及説话,Q说“我要这本书借给我带回家,然后我还不用还回去。”开始大哭……

X和X的妈妈很尴尬,也过来问怎么了,怎么哭了,我冲他俩摆摆手,没事,你们先自己逛逛。

X妈妈带着X走了,我曾经也因为他总是会挑剔别人的语言多个字,或者别人的表情有变化就追问不停很烦,和他解释没有用,他也不接受这种变化,但在去年到现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这个接受度比之前要高了。但是今天他有点又进入了以前那样无论如何说个没完,不能接受的状态,我放弃了跟他讲,就抱着他拍了拍。他慢慢好一些了,我说好一点了吗?他说好一点了。

他有时也会更加生气地哭着说,“什么好一点吗?什么叫好一点吗?”边问可能还会边打你,在他以前这样的时候我会很生气觉得妈妈询问你好一点没,安慰你你怎么还这样,后来知道他有时真的不想听见任何声音,后来我开始慢慢接受他的反复,但在我坚持了几次被他推开还怒气冲冲地责骂我后我自己就崩溃了,会自己也哭了起来或是又回到生气,但是现在我已经能很好地接应住他的这种情绪模式。

也是在他有时骂我十几次后,我还是可以坚持抱抱他,然后同样问他好一点了吗?

他在这件事情的信任度和反复有所降低,一般会在我问第一次或第二次时就好了,今天他也算是好的比较快,擦干眼泪和我一起继续逛。但是在排队和走路的过程中,他仍然是见谁都不爽,生气地一直哭喊,“他踢到我了。”,“他碰到我了。”,“ 妈妈你为什么要说看那边。”,“妈妈你为什么要问窝要不要休息一下。”,就这样一直哭,一直停,弄了一圈,回到教室,别的小朋友开始小范围群聚,坐的近的就开始聊开了,玩开了。

Q一个人孤单地坐在教室角落,不和任何人説话,坐了一会他开始搞小破坏,把柜子里的东西和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往同学身上扔,同学说“你干什么啊。”

如果这个同学的语气没有那么生气,他就是嬉皮笑脸地笑,什么也不说。

如果这个同学的语气有点烦他,他就是回说“什么干什么啊,你干什么啊。”

不管哪种回应方式都让同学更加反感他。我把他拉到门外请他和我说说为什么一直要丢别人。他当然没有和我说清楚,也一副非常不端正的态度,觉得我很烦,我当时是让他罚站数三十个数,否则我要告诉老师,请老师来处理。然后请他说出自己的行为问题,以及可以吗。(后记,我现在明白了Q是因为不太会用嘴巴开启社交互动,于是他总是借助手去开启互动,他经历过的实际体验是,我嘴巴说你们不理我,你们也不和我玩,我也不知道怎么加入你们,我用手弄你们,你们好像就会和我互动,给我反馈。久而久之,他形成了这样的偏差认知。所以我们的核心还是需要让他体验到别的方式带来的别的感受。)

总之在学校的一天就是一直在哭,在怪别人和怪我,或是在丢东西,也不和别人说话。老师仍然没有注意到,但有近一点的两个家长对我发出了询问,“这个孩子是不是没睡好觉啊,一直不高兴和发脾气呢。”

后来我在群里也说了我本来以为这一年Q的接受度和情绪崩溃阈值已经高了很多,班级集体活动时他也没有出现情绪问题,这次学校活动虽是全校但是是分散的,而且他也很想参加,我就参加了。但实际体验下来,他还是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信息,心里是无比焦躁和紧张的,但他并不能察觉到他是对这个环境,这个人群产生烦躁和紧张,只能把这种紧张烦躁的情绪通过别的方式宣泄出来。

群里的妈妈们也给了一些建议和分析给我,谢谢大家。

通过学校义卖活动,我的收获:

1,更加能够识别他的情绪只需要安抚,他常常矛盾或拒绝,我们要学会辩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机会,一定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他,鼓励他看到自己的选择不同,带来不同结果。

在学校他情绪调控更低时,就是抱抱和接纳他的焦躁不安和情绪,陪伴和等待他好起来。

而如果不是在学校,我看到他崩溃的不是特别厉害,是在家里的这种无理取闹表现时,我仍然会说,妈妈抱抱,如果他不配合,愤怒地嚷嚷或把我推开时,我会转过身,因为他下一秒就会跑来拉你,要求你抱,我会和他说“我不抱,因为你刚刚那样说话让我觉得不舒服,但是我可以在你数十秒后再抱你。”

然后他会数十秒,有时他也不干,继续发脾气和拉扯你,我会和他说起,“你现在不要拉我和哇哇叫,因为我已经很不舒服了,我生气六级了,你再弄我生气到十级了我就要打你了。”,Q还是怕打的,他会停下来数十秒,但是明显还是带着被强迫的怒气,数完我抱他时,他又会把我推开,那么我会继续说,“你这个行为让我觉得不舒服,我现在不想抱你了,但是你数十秒后我可以再抱你。”就这样反复让他有独处一下得时间,同时看到听到别人的感受和决定。

Q还是会要求,然后被我拒绝,然后他又推开,可是最后他会去调整他的应对,这么搞个十次后,他会在我说我来抱抱你时,让自己张开手臂并且到我怀抱里哭一哭。

然后他就好了,后面我们就可以拿着这个体验跟他说,你想一想,如果你需要和妈妈发生互动,你总是推开或发脾气,妈妈还想不想和你说话,愿不愿意抱你。他说不想。

你再想想最后一次,我们紧紧抱在一起,你觉得舒服吗?他说我觉得舒服,妈妈,我爱你。

然后如果家长心情好我们可以把前面他为啥开始质问和挑剔生气的事情再聊一聊,同样鼓励他如果用别的方式,妈妈会觉得怎样,你又觉得怎样。如果家长心情不好时间不早了,就可以结束了,这种体验在孩子心里已经形成过一次了,就够了。反复和其互动,反复让其体验。

2,不参加大型活动,他还不具备这样的承载能力。如果参加了,做好陪伴准备,不要自己感到挫败和气馁,或者不满意他们的表现。要么不参加要么接受他会有的各种表现。

还有如果参加了,后面还有别的培训或者作业就不要做了,集体活动和场面需要他们调用极大的心力去应对,他们会特别累,后续的学习非常无效。我们那天晚上去学钢琴,整个人就是反应慢三拍,老师怎么纠手型位置都改不了。我们上了一半就带他回去了。

群里杰妈还建议带孩子吃吃甜点。甜点本身可以缓和情绪,如果孩子爱吃的,也可以让他觉得被安慰和鼓励了。

4,继续在家里提供更多社交可能,还有更灵活的方式和表达去达成自己的某个想法。(后面再写一个让孩子主动思考更灵活的方式的文章)

回到还有人问我既然是环境承载不了,孩子一直哭闹时为啥不带孩子离开,原因有三个,也给大家参考。

一,不想出校门时让更多老师看到他的反常。

二,带他离开对他而言是一种否定或惩罚,他本身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或不适应,如果我们在他哭闹和不爽中带他离开,他会认为这是一种惩罚,妈妈觉得我表现得不好,所以学校活动没有结束,就要离开。也也许会引起他新的一轮质问,为什么要走,为什么你觉得我不舒服等等。

三,这些感受也是需要去经历和体验的,比如说他们如果就是需要经历这种场合十次才能稍微不那么焦虑紧张一些,至少他有了经历就有了一次经验和预判,那么我们就是需要一次一次去走的,不可能说今天我们撤了,下一次就好了。没有遇到过的场景需要一一体会,即便他将来的认知可以让他更好应对,但是这个认知库始终是需要被体验去建立的。

近期还有个非常好的消息,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两场沉浸式剧场,真的感恩剧场为孤独症孩子和家庭所做的一切。

在陪你经历社交的路上|520亲子成长迹 在陪你经历社交的路上|520亲子成长迹

真心期待这两场剧,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们,一场只有六个孩子和家庭,以保证可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然后一名家长和孩子直接在舞台上参与,一名家长在观众席。

演员也不会按照剧本走,会根据在舞台每个角落每个位置的孩子去提供表演和互动。

等我看完,再写一篇关于剧场的记录。

当我认识到需要带他不停地去体验和经历后,我开始更加有力量了。感谢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