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新零售』- 谁才握有未来?
我信奉:互联网时代没有权威,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斗胆发出《什么是新零售》后,在留言区和个人微信里与读者互动交流,补足了更多的认知,“被喷”也是有效学习的方式呀。
用文章与智慧结盟,越分享,越幸运。
一
零售经营公式: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流量。如果没有流量,后面的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压根无从谈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在线下做零售,首先得有个门店。把门店开到哪里呢?是开到闹市区的十字路口?人流旺盛的商场?还是开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
生意是和人做的,所以肯定不会开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这也就反推出,哪里人多,哪里的潜在购买人群越大,就把店开到哪里。
所以,选址是做好线下零售的第一大事。而本质,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人流量。
在线上开网店,道理是一样一样的。进入网店的网民越多越好,怎么让更多网民进到网店?是一门大学问。
线上流量比线下要大得多。看优酷视频,是流量,可以被收割了卖给网店。刷微博,是流量,也可以被收割了卖给网店。城市论坛、百度贴吧……都是流量,都可以被收割了卖给网店。
网民眼睛经过的一切网页,都是流量,都能被收割了卖给网店。
靠流量发家的超级富豪多了去了,都是闷声发大财。
有流量就是爷,谁流量大谁是大爷。做零售生意,线上线下都一样,流量为王。
新零售时代,流量依然重要。
二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流量如浪潮,今天聚集在这里,明天又聚集到那里。不管跑到哪?获取流量都是要付出成本的,不是白捡的。有人因为流量把生意做起来了,也有人因为流量把生意做崩盘了。
大家都喜欢听成功的人讲故事,而很少人会去听死人说实话。
零售生意依赖流量越严重,抗风险能力越差,但是没有流量又没有生意可做,进退两难,万丈深渊也不得不跳。
消费者上网的多了逛街的少了,做门店的流量出了问题,房租又越来越贵,只能该关店关店。还是那句话,不管转化率、客单价多高,没了流量基础,生意本都顾不住。
移动互联网出现后,线上的流量从PC端(电脑)跑到了移动端(手机),占了80%(现在可能更高)。做网店的也体验到了门店的难受,也该关店关店。
为啥会难受?
PC时代,流量相对是集中的,网民上网就那些网站,因为集中,收集也好收集。虽然2010年前后,有一些网店从淘宝平台撤出,自己找流量发展独立网店,但最后还是得回去。自己找太累,从淘宝这边采购,贵就贵点,省心啊。
无线时代,网民的很多场景需求被满足了,每个网民手机上的APP都不相同,网民被各类APP切割成了不同的群体,APP有了用户就变成新的流量聚集地,流量更分散了。
阿里看的很透彻,不能让网店等死,要拯救网店,不拯救也没办法,这是生意本。
引用:2016年淘宝卖家大会,现场提出:PC电商已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介绍,现在接近80%的流量已经来自于无线,今天淘宝全网接近70%的成交来自于无线。无线时代有一个弱点就是屏幕小,但这个弱点也带来一个优势:更聚焦,更具有针对性。与PC端相比,移动端流量分配方式改变了,推荐将是移动购物的重要导购方式,商家要从运营商品转型为运营内容。
核心点:消费者之间的口碑推荐,替代了传统的搜索购物。
流量依然重要,但已经不再是天下独尊。
新零售要线上线下融合,这个线上,不再是指PC互联网,而是指移动互联网。
用PC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思维运营新零售,no zuo no die(意指:不作死就不会死)。
三
新零售要线上线下融合,绕不开微信。
微信已经成长为移动端第一流量黑洞,流量大,还精准。最重要的是,在微信里,流量成本有机会趋向于0。
门店为了获取流量,为了让消费者进店,这个钱变成了房租每天都在支出。比如:门店房租每天500元,每天进店的消费者500人,计算得出单个消费者进店的流量成本是1块钱。明天这同样的500个消费者又来了,又支出了1块钱,以此类推,每天都在单个消费者身上花1块钱,一年365天花了365元。
哪天门店搬走了,谁见过消费者跟着门店一起搬家的?
PC互联网的网店也一样,消费者每次购物都是搜索,记不住网店的名字,哪天网店不买流量了,消费者搜不到就去其他网店买。
到了移动互联网,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做了一套帐户体系,可以把消费者存到里面。
2013年8月份之前,天猫、淘宝的网店卖家偷偷在网店页面上放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各种手段引导消费者关注。随后阿里看明白了,这样下去,消费者都被微信存起来了,网店卖家用微信公众号发推荐,消费者直接用手机下单付款,都不用搜索的。
那网店卖家还花钱买个锤子的流量啊?还花钱砸个锤子的直通车啊?网店卖家都这样做生意,阿里的盈利根基都保不住了,马上禁止消费者通过微信打开淘宝、天猫了。
微信没有收微信公众号经营者的钱,而且没有按照关注公众号的数量收人头税。只要把消费者存到公众号,想办法不让消费者取消关注,就不用一次次重复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在单个消费者身上花流量费,如果运营套路深,让消费者帮着推荐给朋友,带来更多的消费者,流量成本直接趋向于0。
这个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生意人看到,想明白,去疯狂抢夺新零售的终极资源:
人。
谁的微信公众号里,真实用户多,谁的优势就大,谁就更有未来。而如果有新的、更好的产品替代了微信公众号,依然是把人牢牢存在自己手里的商家,抗风险能力最强。
新零售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是认知和思维的竞争。
四
新零售运营的逻辑,有很多种,在如今“诸神”挟概念以令商家的时候,友情提醒:热心拥抱变化,冷眼分析局势。
物种进化论,最强的物种不一定能存活,适应环境的才能。
下一篇,我想谈谈:天猫小店和微信小店,新零售商家嫁给谁?
往期相关内容
题图:禹州老街-高千钧
文中其他图片均由本人拍摄。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