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背后,5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要不要摆地摊?
60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全国人民吃着大锅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还未曾知道什么是经济制。房子国家分,工作国家解决,孩子可以接班,幸福感极强,基本上没压力没烦恼,每天忙于歌唱改革春风吹满地。
70年代的时候,吃大锅饭的人越来越多,人数在增长,锅还是那么大的锅,经济学家罗纳德先生来中国考察,到了广东广州一个建筑工地,看到四个人在补一个坑,一个人指着,一个人观察,一个人拌水泥,一个人填坑。他惊讶极了,这不符合效率,可是这便是当时的中国经济。人口众多的国家,什么经济体制,效率更是谈不上。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改革制——下岗。我国长期的供大于求,人口多,工作力远远超过生产需求。
客运火车,过去一节火车两个列车员工作,下岗体系以后,三节火车两个列车员工作。工作量一下剧增,人们的紧迫感随之而来,提高效率也成为人们开始思考的问题。
第一批70后失业潮来袭,大家开始思考以前从未去想,也不会去想的问题,如何自我创造价值。下岗职工再就业,摆摊卖烧烤,南下做生意,江南皮革厂卖包卖皮鞋。每个人都开始了寻找自我价值创造财富的经济体系。这是中国经济制的萌芽,从下岗职工摆烧烤摊开始。
80年代的时候,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和子女接班。商品房体系初现,让百姓傻了眼,以前从未想过一生积蓄去换一个遮雨容身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支撑中国经济的支柱。随之来了一个当时很时髦的词——啃老。什么是啃老?没有房子,住父母的房子,没有工作,在家里吃爸妈做的饭。这换做60年代,谁会想到会出现这个新生词,工作国家给,房子国家分。如今,三代人的积蓄,全部要贡献在一套房子上,才能摆脱啃老的困局。大家的幸福感下降,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傻乐了。开始思考如何赚钱,如何买房,做什么工作。不然啃老的新标签,谁也逃不过。
90年代的时候,中国经济体制完善,私企数量与日俱增,互联网,物流,基建发展迅速,解决了大部分人就业问题,中国人口就业率逐渐提高,每个年轻人为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奋斗着。
00年代的时候,数字化生产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里,工业革命般代替了传统人力,记得2009年的时候,去广东珠海,生产出口不锈钢水槽工厂参观,一整条生产龙头的流水线,过去需要四十个人组装,如今的数字化机器,组装整套完毕只需要一个质检员做出厂检验,减少了39个人力。水槽从过去人工敲打焊接,转变为数字模具压制,只需要数控技师按一下按钮,每天可以生产几十甚至几百个水槽。人力再不断缩减,再也不是父母口中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生以后就衣食无忧的年代了。
2010年的时候,随着人工智能进入生活,机器化智能可以代替更多的人力。人们在感慨,人工智能对生活带来的便利,却未曾想过,在中国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力过盛,过去你只需要和人之间竞争,如今你还需要和机器,和人工智能竞争,有多少工作适合你。除了高技能人才之外,我们说普通人之间,随之而来的就是,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这些不能被人工智能代替的行业却成了高收入,每月工资五位数保底,坐在办公室的文员写着word,却还是拿着三千元不变的工资安于现状。人们在时代的变迁里,开始思考如何获得更多的财富,自媒体、互联网、微商、直播,迅速发展,赚钱的头脑更是一个比一个花样多,全民经商成了常态。
随之而来的疫情,让更多企业,在高房价,高租金的压力下,终于倒下了,数以万计的人失业,没有倒下的企业,也在思考,过去三个人的工作量,是否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用裁员来缓解经济压力,更是比比皆是。大部分失业潮来袭,加上原本的工作少人口多,人工智能代替人力,更是雪上加霜。
你在疫情过后,经济受到影响了吗?
我想大部分人口袋空空,每天都想着如何一夜暴富,这也是国家担忧的就业率问题。可是国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为大家支起一口大锅,来解决就业问题,更不会回到福利分房的年代。如今,只有靠国民自己的努力,才能自救。那么,地摊经济来了,国家最大化的让出资源,不用支付租金,也不用纳税,扶持每个人去创业,机会平等的给了所有人。你不用再为积蓄不足去租高额的店铺发愁,也不用担心位置引流问题,不用担心装修成本高的问题,也不用担心人员工资问题。因为这一切,都从你自己开始,你就是自己主人,自己创造财富的主人,如今国家资源给你了,如果你问我,要不要摆地摊,我觉得,既然是个创业的机会,为何不去一试,成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尝试,去努力,去锻炼自己,才会让自己走的更远。这便是如今的地摊经济,是国有化就业转变为扶持人民自主创业的时代。为你解决工作不如让你去创业,给你分房不如教你如何去赚钱买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国家的大智慧。这是如今时代的发展,也是大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