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助力文科高考

高考政治知识点㈤

2017-08-20  本文已影响242人  泉玲清梦


我高三那会收集了不少高考干货,现在高考已经考完了,我想把这些知识点分享出来,有的是我自己根据教科书总结的,有的是我网上摘录复制的。我的目的只是分享给大家,让需要的人不那么费劲就能找到,由于当时把这些知识点以复制的方式保存在备忘录,没有相关链接,也不知道出自哪里,所以如果侵犯了知识产权,请和我联系,我立马删除。


1.文化传播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途径:商业贸易(重要途径)、人口迁徙(重要途径)、教育(直接方式)、其它诸如亲朋聚会、外出旅游,互办文化年、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①含义: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传媒。

  ②出现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③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④特点(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向外辐射和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5)怎样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途径: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④手段: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

⑤任务: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传统文化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特点:

①继承性(纵向角度)。

②相对稳定性(纵向角度):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③鲜明的民族性(横向角度):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创造新生活。

②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文化

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⑤传统文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6)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反对固守传统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及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7)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①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②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增加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推成出新,革故鼎新。

⑤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世界各国人民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为我所用,以我为主。

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

⑧更加主动地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⑨反对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③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条件。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①根本原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创新, 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自身角度: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⑤民族角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地位)

⑥文化创新,是实践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3)文化创新的途径: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注:文化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发展的根基则是传统文化)

③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⑤从创新的主体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的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⑥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创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创新;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进行创新;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5.中华民族精神

(1)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从重要性上来讲: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②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从必要性上来讲: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表现。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6.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①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③发展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④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⑤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根本要求和保证。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国家的软实力。

(4)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5)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6)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7)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

(8)反对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神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保证。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建设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④是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这一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

⑤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多种文化并存的状况下,巩固指导思想、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客观需要。

⑥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怎样建设:①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③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⑤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主要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为什么:必要性:①道德本身具有的时代性,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这就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补充社会主义法律不足的需要,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重要性: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

②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作用)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3)怎么建设:国家: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充分挖掘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④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①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变式题:面对文化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1)政府: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③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多种类型、多样风格,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④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示范作用。

(2)消费者:①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腐朽文化、落后文化的能力

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④坚决抵制不健康的、有害的文化产品,为净化文化市场作出应有的贡献。

(3)生产经营者:要讲究职业道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4)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传承先进文化的义务。

10.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③立足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1.重视文化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要求。

(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6)重视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

1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永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再次申明,本人对此文没有知识产权 ,此文是我高三收集的资料,希望对所以高中生有益,此文在我的手机备忘录里,没有相关网站的链接,也不知道是哪个网站的,由于干货太多,因此我不确定这是我写的还是别人写的,如果不小心侵犯了知识产权,希望及时和我联系,我会立即删除,并向您道歉。

人就是要以自卑为跳板才能跳得更高,人就是要越挫越勇,再接再厉。

坚持下去

由于时间有限,虽然是在备忘录上复制的,但我也会进行编辑和筛选,只为把质量做好,减少错别字,把有些字加黑加粗,在添加图片,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我每天只能分享一次干货。

不喜勿喷,此文知识产权不在我这里,若不小心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和我联系,我会立即删文并对您表示歉意。

关注微信公众号“灵泉清梦”,会有更多免费学习视频和干货等着你们哦。

微信扫码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