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听书笔记:《赖声川的创意学》

2021-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幸运星小燕子

1999年那一天,他在法国的城堡里,看到法国外交官的画像,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当天晚上,他闲来无事,就玩了一个自己经常玩的思维游戏。他会随便找一个由头,然后问自己“如果那样,会怎样”。他问自己,如果这位城堡主人,是驻中国大使,会怎样?然后他开始发散问题:如果他爱上一位中国女人,带她来到法国,住在这栋城堡,会怎样?如果这个女人,和自己一样,站在这里,看着这里的日落,会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这个女人还活着,如果他有机会访问她,她会说出怎样的故事?他说,问完这些问题,他仿佛可以看到那个女人。年轻的她,穿着象征东方的旗袍,在城堡美丽的湖畔散步;年老的她,接受自己的访问,诉说她一生的故事。这段胡思乱想,就这样存进了赖声川大脑的素材仓库里。戏里的中国女人,就是这样构思出来的。

训练构想软件,不是一种刻意练习,而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始终保持敏感、开放的生活状态。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怎么感受你的人生?这些问题,决定了你的经验、习性和动机,以及它们会如何互动。如果它们总是处在呆滞的状态,人只会越来越僵化,创意就不会发生。所以,想要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就得保持敏锐。这样,我们大脑的创意构想软件,才能得到升级。

很多人觉得,要想更有创意,就得学得更多,想得更多,做得更多。但问题往往就出在“更多”上。为什么好文章是妙手偶得?为什么音乐家能即兴演奏美妙的音乐?不是因为他们努力花样翻新,而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什么不能做,清楚边界在哪里。就像一位禅师说的:初学者心中可能性很多,专家心中可能性很少。

执行创意,就是把万马奔腾的杂念,有序地展示出来。这个过程,很像是拼拼图,创意高手能预见整个作品成型的样子。他拿起一块拼图,就知道手中这一块和整体有什么关系,应该放在哪儿。他不会追求无限的可能,而是时刻保持警醒,知道什么不能做。有了边界,才有创作的自由。

说到底,创意,就是拿着万花筒去看这个世界。你看到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跟所有人一样,但是,你能够重新组合那些漂浮的片段,让它们成为全新的、迷人的作品。

《赖声川的创意学》就是这样一本,让你时不时想要停下来思考的书。它跟其他讲创意的书很不一样。赖声川不仅能创作优秀的作品,他也能观察到创意在他脑海中形成的过程。他不仅是创意的实践者,也是创意的反思者。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他把创意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所以,他谈创意,也像是在谈人生。

真正的创意学习,是一种自我转化。一旦转化成功,世界自然而然变成一个创意乐园,供你任意玩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