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岁月他山之玉真情实感

川端康成:知道树的名字算不算文学?|对日本,我一直很好奇(4)

2024-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给丘吉尔做饭

原创

10年前在清华园,惊喜于“一树一树的花开”,原来在北京能看到的植物种类有那么多,大约因为阳光好,或者政府投在园林绿化上的资金比较充足。总之那一年4月开始,我每天认一种花,认了100多天,花期差不多结束了,我也把身边能见到的花都认遍了。

当时还没有识花软件,我是靠着书和专业网站的照片比对来鉴别的,每天发一条,叫“一日一花”,有个日本的花艺大师川濑敏郎出了一本插花的图册也叫这个名字,那是后来的事了。

初步识花,只能先查资料确认名字,查清楚界门纲目科属种,能找到的中文资讯中,往往偏重于植物的功能,药效等。

这些资料抄着抄着,便有些怀疑自己:有意思吗?

还是靠孔子那句“学诗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教诲支持我。

但是我心目中关于“一日一花”更有意思的表达,应该是我与它的关联和纠葛,而不是信息的搬运。因此这个题目,就先放在一边,等它们像种子一样慢慢发芽。

最近在读川端康成的散文集《我在美丽的日本》,从这篇《话说信浓》中看出些味道来。

川端说:

记得住树名并不是文学。但是给树取名字,名字里有人的情意,就是文学。

因为给树取名,比如乳垂银杏、化妆柳等名字本身,实际上就是人的哀怜之心,也是人的朴素行为。天地无限而永恒,给树木起名字一类事,从大自然的角度看,就如同防空演习的夜晚,从飞机上看到萤火虫的亮光一样。

文学的背后不着边际地展开这这样的悲哀。

不是植物本身具有名称,而是人们给植物起了名字,文学就是从这里出发的。这里又有文学的永恒的悲哀。当然,悲哀的另一面,也有喜悦。

川端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日中战争正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开始,因此会有防空演习的场景。

他认为,战争不是文学,但探寻战争冲突的原因,是文学。

此外,阅读无聊的小说不是文学,但是从一片叶或一只蝴蝶上面找到心灵的寄托,就是文学。

能注意到集会堂的庭院里有某种树,是文学。

对树有新鲜的感触,是文学。

作家的太太们学习骑自行车,比他们的丈夫写小说,是更伟大的文学。

这些有点像参禅的句子,就是川端康成对文学的表达。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文学风格被认为是“日本美”的典型代表,柔弱缠绵之中透着纯洁干净的特殊美感。

这种美感来源于日本王朝文化的美意识,并循着《源氏物语》这一传统脉络发展下来。作为一名作家,川端康成或因获奖而自觉承受宣传日本传统文化美意识的义务,并借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讲演的机会向世界宣扬日本文化。

川端在演说中反复强调,四季变化不止的自然美,是日本人精神的原点,同这种自然美融为一体的是日本的宗教、诗歌、美术等。

孔子说的“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是意识到鸟兽植物的生长盛衰具有诗性,并被《诗》记录和表现出来,所以学习《诗》,可以认识鸟兽草木,同时体会到它们所包含的诗性。

我的“一日一花”,也的确要加入人与花的关联和纠葛,才有意思,才文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