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经济生命!
曾经有人这样问:你到底在为谁挣钱?算来算去,有可能在某一天、某几天的时间里,辛辛苦苦一辈子的继续,被医院一下子没收了!
您家里人都顺序?
北京人见面打招呼时你不会听到:哎呦,您能发大财之类的话。那有点虚。
顺序——在北京人口中是非常有文化的一个打招呼词。这是一个特别诚恳的问候,特别质朴的关怀。对好的要求层次,是这样一个要求:家人一切都顺顺序序,一切按部就班。认真琢磨确实是这么一会儿事。这世间万物都是有顺序的,用道家的话讲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单纯的一个人的顺序其实就是我们口中的:生老病死。
家人顺序。对辉哥来说是一件奢求的事情。
爸爸,疼!我坚持不住了!”
“爸爸你抱抱我!咱们回家吧!”
“医生,我不打针,我没有生病!”
这是女儿每次打针做骨穿时的哭喊,每次看到女儿被病痛折磨的样子,他都是心如刀割。家里所有人谁也没想到才四岁的小可爱,得了白血病。为人父母即使倾尽所有也会让孩子好好活下去!
我们经常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白血病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化疗来进行治疗的。一般一个疗程需要5万元左右。如果可以进行骨髓移植的话,是最好的一般费用在30万元左右。所有费用包括康复在内最起码五十多万。
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
愁坏的辉哥已经准备卖掉仅有的一套房子。至于卖完怎么生活已经来不及考虑,先顾住当下再说。如今条条大街都有房产中介的今天,等待房产变现是多么漫长。没办法的辉哥剩下了最后一条路“水滴筹”。
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有爱心的。在水滴筹发完信息,筹款三十万。写这篇文章前我看到已经筹款将近26万多。希望小女孩能早日康复,希望辉哥家人顺序。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表达的才刚刚开始。
我问了好几个朋友关于水滴筹的看法。
A说:看见水滴筹,捐多少,给什么人捐,给发朋友圈人面子也得捐点。现在都有同情心,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个人能做多大事。我不太喜欢捐老人,小孩还有几十年,希望大。遇到这种情况卖房子也不会搞水滴筹。
B说:放下了尊严去筹钱,能筹到钱吗?筹不到钱怎么办?我比较认可保险,现在的人需要在无法预知的将来为自己上一份适合自己的保险,在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个先来的情况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先为自己做一个保障。他还说人走得快是好事,自己不痛苦,家人无负担。就怕久病床前。
他说完后,我脑海里浮现出《我不是药神》老奶奶说的:“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辉哥如果知道一份永安少儿白血病30天-17周岁保额五十万只需要80块钱。肯定会买。可惜没如果!
言归正传。今天只谈现实问题。我是从部队出来的,当过兵的都知道“战备”。战备是为应付发生的战争或军事突发事件而在平时进行的准备和戒备。在部队经常过着枕戈待旦的生活。谁也不能确定战争什么时候爆发,但是必须时刻准备着。
人生不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我们总会在看到别人风险来临时,同情别人,怜悯别人,甚至会说这人命不好。可是从不会想到自己做了什么准备。
我们知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关于生老病死,这是现实问题,无论怎么逃避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风险发生的时候它不会因为你长得好看,活的年轻而远离你。李咏正当年华,姚贝娜名声鹊起,如今都已经离开了我们。可谁关注过李咏在美国花了多少钱?
一个人有责任的人活着会越来越怕死。这几天问了好多三十多岁的家庭顶梁柱。他们现在拼命努力创在收入不是为了自己怎样而是为了老婆孩子加上老人的生活质量。最怕因为自己倒下让家庭生活质量改变。更怕自己加入离开贷款房子车子谁来还?银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世而免收你的贷款房子。老婆孩子物质生活怎么办?现在四加二加一的家庭架构中,你又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不用怕死形容或者用敬畏二字更为恰当。记得小时候小伙伴嬉戏玩耍,从五六米的土崖往下面麦秸垛上跳,一个个啥都没想就敢往下跳。而现在翻个两米墙头都是耷拉着脚往下,脚离地面最低才撒手。现在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吃素食,去健身房,户外运动,出营养品,喝酵素等等都是对自己身体的敬畏,对家庭觉得责任的一种担当。现在很多老人经常参加什么养生讲座,多数是忽悠。可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深触我心:“我们听这么多课,吃这么多东西,除了不想给子女添负担,更多的是想陪子女走得更长。”
有个好身体健康活着才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从内心本质上都是有侥幸心理的。总觉得风险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事实是什么?哪有什么感同身受,问题在别人身上永远是故事,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这辈子身体是“1”,其他全都是后面的“0”。愿你的“1”晴天有雨伞,莫待急来抱佛脚。
THE END
在最后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位医生为一位南非妇女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医生告诉病人只需要静养二年疾病基本可以得到痊愈。结果没过两年,这名女士来了,脸色更为难看,检查发现癌症复发并且已经进入晚期。医生责怪她为什么不听他的话。
女士的回答很无奈:“手术已经花光了我的积蓄,还得维持后续治疗,我有两个孩子,我如果回家好好休息不工作,谁来养我的孩子?”
医生沉默了,并陷入了深思。作为医生,他的确可以利用精湛的技术来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治疗的费用、康复的费用、工作收入的损失他却没有办法解决。如果挽救病人的生命,却导致病人家庭状况变得极为困顿,那么挽救他究竟是对、还是错呢?谁来拯救人的经济生命?
这位医生就是重大疾病保险的发明者马里优斯·巴纳德(Marius Bar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