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一本报复校园霸凌事件的教科书
对于同一件事,因角度不同,看法天差地别的情况在这世上比比皆是。
◆◆◆◆◆
[校园霸凌]在中国越来越被引起重视,少年犯罪的年龄设置也是一个很有争端的问题,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句话让小学初中的校园霸凌事件陷入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校园霸凌这个词条在百度上最后一句是:外国则要受惩罚。小说《告白》则讲了一位母亲如何让杀死她女儿又得不到法律惩罚的初中生受惩罚。
来自旻夕◆◆◆◆◆
小说分别从6个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老师报复两个杀死自己女儿的学生的故事。
作为“全国中学生乳制品推广运动”的示范校,所有的同学每天都要喝掉一盒标着自己学号的牛奶,看大家把牛奶都喝完了,悠子老师在班会上,提出了自己下学期即将辞职,确实是因为女儿溺死在学校游泳池才打算辞职的。不过这并不是意外,而是被班里A和B两个少年杀害的,所以你们两个人的牛奶里被老师注入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
来源于电影《告白》新到来的班主任维特并不知道这件事,少年A受到班级同学的欺负,他只当是大家对优等生的嫉妒。少年B以身体不适请假在家,为了让该少年重返学校,维特每周都会带上班长美月去少年B家中家访。直到少年B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母亲,班长美月站出来指责,都怪班主任维特家访,给少年B不断地施加压力,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来源于电影《告白》少年B的母亲一直痛恨着悠子老师,如果不是她,儿子也不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上过厕所以后的马桶,要自己刷得特别干净,吃饭用过的碟子要用洗洁精洗几十遍,不再让母亲触碰自己,留着长长的头发、指甲,牙齿泛出黑黄的牙垢,整个人散发着腐烂的味道。她一直以为,悠子老师的女儿是不小心溺死的,直到儿子亲口承认:“我抱起那个女孩,她睁开眼睛看了看我。我把她扔进游泳池里,头也不回地走了。天才少年A做不到的事,就让我来做吧,以此来证明我不是笨蛋。”她决定带儿子去死。
来源于电影《告白》天才少年A为了让抛弃他的母亲再回到他的身边,一直希望做出吸引母亲注意的事情。防盗钱包的小发明、杀死班主任的女儿妄图上报道、以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欢呼雀跃,然而这些都没有引起母亲的注意。那就做一件大事:自制炸弹,在毕业大会上引爆。“嘭!”炸弹却出奇地在母亲的办公室爆炸,自己最爱的人将永远消失。
来源于电影《告白》◆◆◆◆◆
来自豆瓣读书 来自豆瓣读书把犯人交给受害者的家庭,随便他们怎样处置不行吗?
应该赋予受害者家属惩罚犯人的权利。
任何人都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