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知识是管出来的

《百问知识管理》读书笔记

2013-10-23  本文已影响169人  海涛

当时是为了买给妹子买 @秋叶 的大项目售前的那本书的,为了凑单免运费顺手把这本书也扔到了购物车里面,这也算是真爱了,支持大叔的同时还不忘支持下大叔的红颜知己,整本书大概花了两趟地铁的时间加上晚上睡觉前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完的,不是很厚的一本很实用的工具手册。

公司部门在年中开会的时候提到了知识管理这块的一些东西,因为之前我一直在做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些东西,业界除了一些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所以部门知识管理这块就交给我在负责了,因为对企业知识管理大多了解都是理论上的,实践性的东西还真没怎么做过,还是有点发虚的,读完这本书算是松了口气。

整本书翻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这本书来的真是TMD太及时了,基本上就是一本企业知识管理的入门指导说明书的大纲,基本上是指明了一个方向,但是这本书也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每一个点都涉及到了,但是每一个点都是浅尝辄止的,仅仅是点到而已,缺乏深入的剖析,跟秋叶的那本书比起来,整个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不过话说来一本十几块钱的书,能够有这样也不错了。

作为一个也是学习只管理的人,一般最难的是搭知识的框架,当搭好框架之后,至于里面内容其实也不是很重要,很多的东西基本上就开始需要自己去发掘和检索填充了,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去填肉画皮形成自己的可执行的只是地图。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知识就像是内裤,不一定看得到,但一定要有。在一个全民需求知识的时代,你肯定也需要知识管理,如果你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入门选手强烈推荐你从前往后看,因为你会学到很多的流程、方法、步骤和工具,如果你不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人员,我也建议你买来看看,这个时候可以从后往前看,先看附录的一些东西,慢慢的帮助自己提升工作效率,接着在去学习一些组织知识管理的东西,帮助自己和团队更好的工作,因为整本书都是工具性的东西,笔记很难记录,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些概念性的摘录。

读书笔记:

1.知识的分类-按照一般的知识分类模式把知识分为四大类,书中在还在后面追加了两类关于空间和时间扽分类:

内容说明

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What was the intent?

首先必须重新审视项目目标和交付物,确认项目或行动的目的,以及应该如何完成。

实际发生了什么?

What happende?

回忆团队已经做的事情,项目中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找到发生原因。

(可依照时间顺序回忆事件;也可以要求成员会议他们所认为的关键事件,并优先进行分析。)

Ø 询问项目运作的好的方面及根本原因。

Ø 询问可以过得更好的方面,并找出根本原因。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What have we learned?

总结在项目或活动进行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想像如果有人要以同样的步骤进行类似的活动,团队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

What do we do now?

考虑应用从AAR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改善下一步的行动。

通过以上讨论学到的经验和知识,给参与者以相关方面的建议,以保证在类似的情形之下,这些知识可以重复应用,并提高工作的绩效。

付诸行动(会后做)

Take action

教训必须通过应用才会发挥效用;必须产生某些改变才是真的学到了教训。

组织内分享(会后做)

Tell someone else

将团队所学到的散布到组织的其他单位

9.要想教给人们一中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教他们,而应当交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10.个人知识管理法宝:书中提到了很多都是非常棒的工具,这个过段时间我会结合自己的知识管理的一些经验和习惯来分享一下自己在用的一些知识管理工具和这些工具的分工定位,如果想要了解书中的工具,建议关注秋水老师的博客,在此不加赘述。

11.知识社群:
分享所带来的虚荣,迟早会打败大家对隐私的顾虑。
12.知识营销:非常棒的一个概念,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之后,似乎全民都进入了营销化的热潮之中,以前大多数是针对有型的产品在做营销,卖家在做营销,到了近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企业内部的营销化了,我之前在咨询公司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培训营销、学习营销等概念,到了新公司之后连公司的保险制度、薪酬福利措施也都开始了营销化。而对于知识管理而言,也是一样,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知识推送给合适的人,并且让他愿意接受,这些都需要思考和运作,关于这一块我正在润辆着写一些关于我跟培训项目时的的一些感悟和心得,在里面会有一部分涉及到学习营销化和培训营销化,和知识营销之间应该都大同小异的。

13.附录部分我觉得是全书中最实用的部分,这本178页的小册子,从118页开始就是附录部分,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长的附录的一本书,不过我觉得这个附录放在这个还是非常值得的,前面推荐了很多的微博博客的信息资源,大多我都有关注,毕竟是混着个圈子的。
特别是在最后的一部分工具表格,其实价值是非常大的,关于会议模版、项目进度表,月度计划表。流程表,邮件发送检查清单等等,如果你是一个职场老鸟,这个有助于帮助你查漏补缺,如果你是职场新人这个对你而言是很好的学习模版,能够帮助你快速的把自己变得职业化,最起码是在一些书面材料的写作上。

更多信息,请关注: 在职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