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166||贾家过年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快过年了,乌进孝带了大量的租子进租,贾珍嫌少叫穷,贾蓉也道出了荣国府真实的经济状况:开支大,出的多、进的少,若元妃再省一回亲,只怕是精穷了。
“精穷”,极致地穷。如此庞大的大家族,吃穿用度都是高标准、高要求,他们该怎样维系奢侈无度的生活?更为可怕的是,连贾芹这样的旁支都吃喝嫖赌,荒淫无度。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九。宁荣两府换门神、贴对联,一路正门大大打开,两边点着朱红的蜡烛,跟两条金龙一般,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贾母等有封诰的,换了朝服进宫朝贺,回来后在宁国府下轿,进贾家祠堂祭拜祖先。
宝琴初次进贾家祠堂,有王太傅所书的长对联。来到院中,又有皇帝御笔写下的“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又有“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的对联。
当年宁荣两公屡建奇功,才让皇帝御笔亲题,可见其卓越功勋。还记得跟宁国公出生入死大战沙场的焦大吧,没有水喝马尿,从死人堆里扒出宁国公背回来,才侥幸捡命,可见当年战况之惨烈。难怪皇帝御笔亲题,可见贾家之体面。只可惜,屡建奇功的宁荣两公下传到第四代第五代,也渐渐地边缘化了,加之贾家无优秀的后继之人,所以停留在最后的一丝繁华。
祠堂里,悬着宁荣二公的遗像,披蟒腰玉,威风凛凛。
奏乐、献爵、焚帛、奠酒。贾家儿孙在贾母的带领下一齐跪下,厅内厅外、阶上阶下跪成花团锦簇的一片。全场鸦雀无声,只有起跪引起的珮环叮当声。
礼毕。众人给贾母献了茶,又依次给邢王夫人献茶,贾蓉媳妇儿辈份最小,又献茶。
茶毕,闲聊一会儿,贾母起身回府。
“老太太的晚饭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每年都不肯用了饭回去,果真是我们不如凤丫头了。”尤氏笑道。
“我们回去吃,别理她。”凤姐搀了老太太,边走边笑。
“我们还是走吧,你这里供着祖宗,忙得跟啥似的!况且你们每年都送来,我吃不了的,还能留着明天吃,岂不多吃些!”贾母开着玩笑回府。
一条街上,东边设着宁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西边设着荣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自觉绕行。
回到荣国府,一众小辈、仆人又依次按上中下行礼,摆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一晚上,大观园路灯明亮,上下人等花团锦簇,一夜爆竹,笑语喧哗。
大年初一,五鼓,贾母早起,按朝上妆,进宫朝贺、祝元妃娘娘千秋。
正月里,贾府请年客。喝酒看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忙到初七初八,待客才差不多了。眼看元宵将至,宁荣两府又准备元宵的灯笼,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元宵这天,贾母在大花厅摆了几桌酒席,定了戏班子,举行宁荣两府的家宴。贾敬修道,不沾酒荤,就没请他。待大年过完,祭祖完毕,他又出城静修了。
贾赦领了母亲的赏,回到自个儿家中,跟小老婆们吃酒听歌,好不快乐。
贾母歪在榻上,琥珀捶脚,面前的高几上摆着精美的馔果佳肴。旁边一桌,是宝琴湘云黛玉宝玉;下方坐着邢王夫人;再下边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媳妇儿;西边是宝钗、李纹、李绮、岫烟、迎春姐妹。
从座位不难看出,宝琴湘云宝玉黛玉最得贾母喜爱,邢王夫人都在下方,他们四个却在贾母旁边。
廊上几桌,是贾珍、贾琏、贾环、贾蓉、贾琮、贾芹、贾芸、贾菖、贾菱等。
贾母也请族中人都来。年老的,不喜欢热闹,没来;家里没人看屋的,要留人看屋;仇富的,不来;恨凤姐的,不来;害羞扯不出场面的,不来。他们不来也就算了,话到心到不强求。
唱戏的正唱《西楼会》,文豹小儿信手拈来,唱“他骑了马儿赶老祖宗家宴正好讨果子吃”,引得贾母欢喜不已。那娃才九岁,小可怜见的,赏!
媳妇儿们早就备好一箩箩钱,贾珍贾琏让抬大笸箩的钱备着。于是,“哐哐当当”一阵脆响,满台都是钱!
贾家虽然内空厉害,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比平常人家,仍是拔一根汗毛就能强过好些人家。
当下光景,心里明知大不如前,却依然无法扭转其局面,奢侈无度,花天酒地,大手大脚,或许,这就是贾家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