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凶的刀,刺向医生,也刺痛良善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晴
2024年7月19日下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恶性事件。一个病人的家属突然持刀袭击了一名医生,随后从医院五楼一跃而下。
原来,凶手的妻子曾在此院接受心脏手术,但命运弄人,术后并未如预期般恢复,最终走向了自我了断的不归路。这份沉痛的打击,让凶手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将矛头错误地指向了医院与医生,特别是无辜的李晟医生。
凶手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用刀划伤了李晟医生的颈部。李医生并不是涉事患者的主治医生,只是当天值班而已,凶手无法找到妻子的主治医生,便将愤怒发泄到无辜的值班医生身上,误杀了这位好医生。
据悉,李晟医生是全院唯一一个主治医师便能当治疗组长的人,全院近一半的冠脉手术出自他手,他甚至为了抢救病人错过了自己最后一次硕士毕业考试,所以可能终身无法晋升副高。李晟医生医治过的患者对他多为感谢和赞叹,他真的做到了医者仁心,多次为了多看一个病人,饿着肚子占用自己午休和吃饭时间。他医德高尚,为人包容细心,在患者不舒服时,会甚至会帮患者擦痰。
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看见了浙江一位老师写下的一段话:
我的同学,你的名字不该这样被看见,从昨晚到现在,几乎未眠,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一直祈祷守到最后,等来的还是你走了的消息。
是怎样的凶残,刀刀致命,是怎样的淡漠和自私,满诊室挤满找你加号看诊的患者却没有一个夺下歹徒的刀,哪怕有人拉一下也好,哪怕少一刀也好,你或许就有了希望!
行凶时间这么长,有人拍照、有人在场,却没人救你,这世界留给你最后的记忆该是如何的绝情与奔溃,我的同学,人间不值得!
大一初见,17岁的你帅气高大,毕业一挥手只知道你留在了温附一心内科,是你真心喜欢的科室啊,毕业20年同学会见到的你依旧安静温暖,谁曾想工作28年的你措不及防的倒在日常加班工作的熟悉的诊室,诺大的医院也救不了一个你。
手术做得再漂亮又咋样,技术再好又咋样,患者生病时要求医生是无时不刻存在的,治病时医生是指手就能去病化疾的神!没治好绝对就是医生的原因,多么可悲的认知,无辜的你莫名的被从不曾看诊的患者家属砍伤致死!寒的何止是中国医生的几个朋友圈!从医不值得!如鲁迅所言,中国需要拯救的不是民众的病体……
看到这些文字真的令人心痛!不要以为伤医、杀医的事情离我们很远,其实,这种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妹妹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给我发微信,要我注意安全。现在看来当医生真的是高危职业,会让家人跟着担心。
我们每个普通医生每天也会面对很多病人,每个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会不一样的,做为一个医生,你不是神仙,不能保证每个患者都能痊愈,总有人对你不满的。难道一不满意就对医生打打杀杀吗?那医生还怎么当?行凶的刀,刺向医生,也刺痛良善。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伤医杀医的事件,每次出现这种事情就会触发医务人员这个群体的痛点,好多医生出来呼吁。然而,可能也就局限于这个群体,可能过段时间热度一过,大家就都忘记了。其实,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多多反思,特别是我们医生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命都没了,还怎么为患者看病、服务呢?
这起事件的背后,是医患关系的深层次问题。首先,患者对医疗效果的不满,是导致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许多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他们总觉得现代医学无所不为,实际上,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很多病是治不好的,因此,一旦结果不如预期,便会将所有责任推给医生。其次,医生工作压力巨大,面对不合理的指责和暴力行为,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要解决医患矛盾,首先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机制。医生应当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治疗的可能结果及风险,降低患者的心理预期。任何治疗和手术都是有一定风险的,不能对治疗效果夸大其词,我们医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让患者满意,不要让患者报过高的期待。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其次,医院应加强安保措施,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进入医院要对刀具进行管制,在医护办公室、值班室等地方配备警棍、辣椒水等防身设备,一旦出现危险可以进行自我防护。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医生职业的尊重,树立正确的医患观念。
说句老实话,我们医生每天都在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奋斗,我们的辛劳与付出不应被忽视。社会应该尊重我们的职业精神和付出,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暴力和冲突的管控和解决的力度。希望在未来,我们医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患者能够在理解与信任中接受治疗,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从患者、医生、医院、政府和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化解医患矛盾,保障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