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

死磕概念|你被歧视了吗?

2017-05-30  本文已影响27人  2H青年

一个概念

价格歧视:同一件商品,不同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是不一样的,心理价位和实际成交价之间的差额叫做消费者剩余。

比如,你去买裤子,最多愿意付100元,砍价到80元,那么你的消费者剩余就是20元。同一条裤子,另一个人心理价位是80元,讨价还价后70元成交,他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0元。

也就是说,消费者剩余越高,商家赚得越少;消费者剩余越低,商家赚得越多。

价格歧视是一种定价方法,商家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制定不同价格,尽可能吃掉消费者剩余。使得不同消费者在面对同一件商品时,都能付出他们接受的最高价格,使利润最大化。

一组例子

个体歧视:让每个人都付出最高价格。比如,一些可以讨价还价的店铺,商品最后成交的价格,取决于消费者的砍价能力。当然,最经典的场景是拍卖,给出一个底价,买家之间自由竞价,最后筛选出能付出最高价格的人。

销量歧视:买得越多越便宜,从总价上榨取消费者剩余。比如,快餐店的饮料第二杯半价。网店购物时,消费额满足一定数目后包邮或者减免。凑够一定人数可以享受到超低价的团购。再比如,会员卡充值,月卡100元,年卡600元,引导消费者尽可能多付钱。

地域歧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适合当地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价格体系。比如,同一款汽车,在发达地区的价格高于欠发达地区。当然,厂商会设置标记和规定,对销售代理商进行监督,防止他们串货。

人群歧视:区分不同人群特点,实施不同的价格。最常见的是,公共交通车票,老人票和儿童票要比成年人便宜。针对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商家经常用优惠券来筛分。低收入者对价格敏感,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来收集使用优惠券,而高收入者的注意力和时间更宝贵,通常不会在意这点价格差距。

成本歧视:这里的成本,主要指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比如,电影院的上午场、KTV的白天场要比晚上便宜。再比如,打折机票,一般要提前2周预订,且不能改签,还可能经停。而商务旅客的出差常常随时发生,且时间宝贵,不可能接受经停。通过这样的筛选,打折机票就卖给了个人旅客,时间成本更高的商务旅客只好买全额机票。

一点总结

价格歧视说得通俗点,就是看人下菜,分析不同人群的支付能力,来确定商品相应的价格,从而最大程度上榨取消费者剩余。用接受低价的人保本,接受高价的人创造利润。

当然了,这里的「歧视」是中性词,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理解的歧视。它只是商家差别定价的一种策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价格歧视方式也随之升级。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物,那么商家完全有能力利用大数据收集和分析每个人平时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从而进行大数据定价。这样,很有可能,同一件商品,出现在不同人的手机购物界面上时,显示出不同的价格,这个价格正好是你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想想看,是不是有点恐怖了?这可是绝对的价格歧视啊。

应对方法呢,有人这样建议,在网上购物时,偶尔来点反常举动,比如多买几次便宜货,退几次货,以此扰乱大数据的监测,让它无法精准了解到你的消费能力。

当然,你也可以喊几个朋友,一起点开购物页面,比较价格,给谁的价格最低就让谁代买。可是这样,价格歧视就变成了真实的歧视。

毕竟,在价值排序里,注意力和时间比金钱重要。


图片作者:Alexas_Foto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