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知识的关键点——古诗文教学之一字立骨法 - 草稿

2022-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在公元2023

苏霍姆林斯基谈道: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这样一个观点出发去周密地考虑教材——向学生揭示那些初看起来并不引入注目的“关键点”。因为在这些“关键点”之间交织着各种因果联系和其他有机的联系,它们将会使学生产生各种疑问,而疑问可以激发求知欲。

具体到我们学科教学中来思考的话,我觉得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一定要紧扣“诗眼”或“文眼”来展开,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又称之为“一字立骨法”。

事实上很多优美的诗文都是有其潜在的诗眼,文眼的。例如,被称为“秋月冬雪两轴画”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初读文本,我们会觉得这两篇文章,似乎都有一点松散的感觉。当我们深入进去的话,就会发现,它们两个都可以通过紧扣一个字来撬动整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通过一个“闲”字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闲人:苏轼与张怀民

闲事:相与步于中庭

闲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闲情:贬谪于此,超然物外,独享那份心灵的宁静。

一个“闲”字,牵动了全篇。只要抓住了这个“闲”字,我们就不难将本文的叙述,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

抓住这个“闲”字,我们也就触摸到了苏轼那复杂的心境。

苏轼的闲不是一般的闲,他的闲不是主动追求而达到的闲的境地,而是人生不被左右,贬官至黄州的被动的闲。在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苦难——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这份闲,怎能没有一点悲伤,落寞与无奈呢?

然而,苏轼终究不是凡人,在贬到黄州的三四年时间里头,他渐渐地从政治上失意的悲伤落寞中走了出来,他看淡了人生,看透了人生,于是那个豁达乐观的心境就诞生了。

这时候苏轼入眼处就满是美丽的秋月闲景了,就是满是那风流浪漫的闲情逸致了!

一个“闲”字,犹如一道交通枢纽,撑起了整篇文章的脉络框架。

非独有偶,《湖心亭看雪》同样如此,一字立骨,便可观其全貌!

文末那句“谁言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里面的一个“痴”字真乃神来之笔!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个痴字来解析全文。

如果说苏轼乃一“闲人”,那张岱无疑就是一“痴人”!

痴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痴事: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痴情:人间再无朱明在,空留遗恨望雪湖 !

一个痴字同样涵括了本文的事、景、情。一个痴字讲通了为什么大雪三日后,张岱独自一人来到人鸟俱绝的湖面上;一个痴字打通了赏雪时所看到的茫然一片的独特风景;一个痴字让我们理解了张岱那孤独而不甘的倔强之心,以及对故国念念不忘的款款深情!

这就是一字立骨法的精妙之处,以“四两拨千斤”之妙,省时省力地切入到诗文的精髓之处,让孩子们在这个“关键点”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我想这便是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述的“关键点”之精妙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