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长期的计算
长期主义是每一个终身成长者所向往的,或者正在实践的基本要素。但是,虽然我们一直长期地在做着,自己认为可以长期做的事情,可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长期的定义并不是很明确。有时候甚至为了省事儿,直接把长期和一生画上了等号,很容易就变成了“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长期就像是无期,未来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对于想要活在未来掌控自己未来的人来说,这依然无法带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
其实通过深入的长期的思考,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了解到属于自己的长期到底有多长。
【目标】
既然我们要长期的做一件事情,我们也需要明确做这件长期的事情,最后能达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比如我们的理财是为了我们未来的生活保障。我们就会预设自己的寿命在哪一个时间点终结,然后往前倒推。
倒推到我们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的时间节点,在以这个时间节点往前倒推,确认自己在每个单位时间内能为之后的那一段生活提供多少保障。
这就完成了一次基础的计算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动态变化着的。所以我们的计算并不是一次算过。我们的目标也不是唯一的目标。
除了寿命以外,家庭、学历、成就、荣耀等等,都是我们可以把之列为目标的内容,我们的人生由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衔接而成。出于人类的本能,我们不会满足现阶段的成就,只会以此为基础,不断攀登更高的目标。
而这目标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越努力,才有可能让我们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我们的能力越强,才有可能让我们做一件事所需要经过的长期变短。
【专注】
为了提升我们的能力,我们需要更好的使用,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当前,经过长期地思考作出的正确选择上来。
我们没有办法管理时间,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管理我们自己。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是否长期。很大程度上只是不同的人的一种感觉。
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有兴趣,我们会专注的投入。甚至很多时候能进入心流时间,虽然我们自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在旁人看来已经消耗了很久。最关键的是我们能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会使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变得熟悉和精通,甚至有可能成为专家。
但如果我们的兴趣广泛,我们能够专注在每一个项目上的时间都很短,无法有效地击中我们的专注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俗称的做事情没长性,能换来的只是无数次的皮毛。
刚专注的人在自己的领域已经有所成就的时候,不专注的人花费相同的时间,我们只是涉猎了各个不同领域的表面,不精不专很容易使人产生放弃的心理,然后发出感叹,“如果当时……,现在我也是……”
细想起来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因为那个“如果”,其实是有机会变成“就是因为”的。
看起来专注的人消耗的时间是长期的,可是相对消耗了无数个短期积累成长期,却一事无成的人来说,这样的长期依然是变短了。
【跨界】
虽然我们提倡要集中专注力,但这并不表示我们这辈子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
我们需要涉猎更多的领域,我们需要接触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做的是打开我们的视野,扩充我们的知识面。只是,我们依然需要有一件事,是我们称之为专业的事情。
我们涉猎的接触的那些看起来与本专业无关的事情,其实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自己的专业。
作为演员,需要体验各行各业的经历;作为作家,需要感受不同人群的心境;作为古玩鉴赏者,需要了解不同的历史背景……只有了解了更多相关,甚至看起来不相关的知识,才有可能更好地做好本职的专业。
能够打开一把锁的钥匙,永远都不会插在那个锁上,要解决问题,往往需要抛开问题本身,到别的地方去寻找答案。
计算一堆数字,我们可以用算盘,也可以用计算器,甚至可以用Excel,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每个人的年龄不同,每个人的做法不同,可当一个事情可以用其他不同的工具或方法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有了选择的权利。
可以选择那个适合我们自己,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的方法,这无疑也能帮助我们,把原来我们定义的长期,进一步变短的方式。
【写在最后】
长和短虽然是一组反义词,但是由于人的感觉不同,同样一件事情,会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通过长期地思考,真正认识到长期其实是可以对照自己的人生计算所得,是一件挺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承认自己的现状,我们只认定自己以为的自己的现状,很多情况下,那只是我们的想象与事实无关。
把我们的想象变成行动,我们的思考落到实处,把我们的未来过成现在,这也许就是进一步缩短我们的一个又一个遥遥无期的长期的有效途径吧。
也许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有底气和勇气,对外宣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