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Podcast)大可瞎聊

大可瞎聊的2016:从深度用户到制作人的挖坑史

2016-12-29  本文已影响108人  梅晨斐
自我介绍
从深度用户,到制作人

《那些在YC 2016 Winter Batch上好玩的项目》大可瞎聊的第1期节目,2016年4月11日上线。这期节目里,我们聊了硅谷最知名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冬季项目里一些有趣的项目,例如:Msg.ai聊天机器人、Boom超音速喷气式客机等。

大可瞎聊的主播是我和佳琪,两个播客节目的深度用户。大约从2年前开始,我们就通过各大平台订阅和收听不同的播客节目,大部分国内,少部分国外。在「大可瞎聊#10」《穿过你的钱包的我的脑》中,我们还邀请了友台《迟早跟新》的主播任宁,一起聊了聊各自听的播客内容,特别是付费节目。

大可瞎聊录音室

为什么从播客的深度用户,转身自己变成制作人和主播,开始做自己品牌的播客节目?

我们对“大可瞎聊”的定位是希望做成一档“严肃聊天”的播客节目,希望通过严肃聊天这类形式产生新的有意思的想法。

简单来说,我们觉得播客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新媒介。播客是种工具,能帮助我们找到有意思的人,和他们放松地聊天,并且把深度的想法沉淀下来。

1个品牌,3档节目

我们在「梅话可讲#2」大可瞎聊是一档怎么样的播客节目?中有介绍,大可瞎聊品牌旗下共有三档节目:

除了音频的播客节目之外,大可瞎聊还配有不定期的原创博客文章,在简书知乎上都有专题。

没钱,也要做LOGO

一档由两个爱好者利用自己业余时间做起来的播客节目,并没有特别多的资金支持,但我们对品牌和LOGO还是有一些要求的。这是我们第一版的LOGO:


大可瞎聊-旧

以及最新一版针对三档节目不同的LOGO:


大可瞎聊-新
9个月45集节目

从2016年4月开播至今,我们一共制作发布了45集的节目。

在梅话可讲里,话题很多和电影、美剧和书籍有关。在「梅话可讲#6」,我们聊了一部我个人很喜欢的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在「梅话可讲#13」,我们聊了今年很火的一部韩国灾难片《釜山行》。在「梅话可讲#23」,有机会聊聊今年我最喜欢的作者,科学家朋友圈中最伟大的头脑:Freeman Dyson

在自说自话里,话题很多和科技圈最新发生的活动有关。在「自说自话#2」,我们聊了淘宝造物节。在「自说自话#3」,我们聊了小米笔记本发布会。当然最后,每年都逃不了ChianJoy,我们在「自说自话#4」也有聊到。

在大可瞎聊里,我们邀请了来自各个不同领域有意思、有想法的人一起聊天。在「大可瞎聊#6」,和iMusical创始人赵大伟交流在中国策划音乐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大可瞎聊#10」,和ONES Ventures任宁一起聊了对于付费内容的看法。另外,还有两期对话顶级投资人系列,嘉宾分别是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十维资本合伙人张军

原创和翻译

抛开内容,但针对播客这件事,我们还做了一些翻译和原创的事情。

虽然从事播客制作的时间不长,但整个过程中我们还是有很多第一手的经验,踩了不少的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梅话可讲#25」,我们聊了播客更适合传播信息还是观点?在「梅话可讲#27」,我们把90年代的微笑曲线理论套用在了播客领域。在「梅话可讲#12」,我们聊了播客的未来。我们还写了原创文章,聊了我们对《新品牌的孵化器和VC,为什么都在做播客?》的看法。

Podcasting Pro Basics:A Beginner's Guide to Producing,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 Podcast

此外,我们正在翻译一本播客领域的工具书《Podcasting Pro Basics:A Beginner's Guide to Producing,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 Podcast》。本书介绍了播客从设备/软件选型、前期准备、剪辑到发布的整个过程。

2017年继续大可瞎聊

打造一个新品牌的播客,自己掌握从策划、邀请、录制、剪辑到发布整个过程,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体验。明年我们会继续播客节目的制作,但会有一些小的改版和升级:

2016年,通过做播客这事,认识了有趣的人,聊了有意思的话题。2017年,我们一起继续大可瞎聊

硅谷著名的早期投资机构Y Combinator的创始人Paul Graham,曾经提到他对于写作的看法:

“写作不是为了记录想法,写作是为了产生想法。”

我们做“大可瞎聊fm”的目的也是一样。不是为了单向传播我们已经得出的结论,而是希望通过严肃聊天这类形式产生新的有意思的想法。

希望你们喜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