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N,22°E的夏天——记2016乌克兰六周海外志愿#AIE
怎么去给一个故事开头,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还记得我颠簸了11个小时的第一次长途飞行,但是一下飞机,到达乌克兰的首都基辅机场的时候,新鲜和激动完全抑制了我的疲惫。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我甚至连周边的热门东南亚旅游国家都没去过,就这样毫无畏惧地踏上了未知的只有我一个人的六周乌克兰之旅。
其实选择乌克兰非常地机缘巧合。我最想去的其实是捷克,因为好喜欢米兰昆德拉。但是捷克的项目要么人满了要么直接拒绝我。但我依然很想去离家更远些的地方,依然想去东欧,所以就随意选择地去了乌克兰。
最开始一点都不熟悉乌克兰的我,到最后对这儿恋恋不舍。也不是这个国家有多好,他其实千疮百孔,但是我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是我难以忘记的。有时发呆或者不知道干嘛会突然回忆起在乌克兰的细节,这些小细节真的很琐碎,甚至我现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无法回忆起来和归类。但是又不能用乱七八糟的逻辑去写自己的六周吧。所以我应该会从国家、项目、人这样来介绍吧。
从Kyiv到Lviv的飞机上在去乌克兰之前对乌克兰的了解不多,仅局限在知道他现在是一个深陷改革困境,与俄罗斯对于克里米亚一块儿有争端的前苏联东欧国家而已。会有朋友听到我要去乌克兰的时候大吃一惊,说:“那儿很危险呀。”其实不然,乌克兰总体依然安静祥和,只克里米亚一块警戒严格。大家或多或少对某个地方都有这么一种stereotype,或者放大媒体言论,或者囿于自己的狭隘。
我工作生活的城市叫做Uzhhorod(乌日霍罗德),是个极其安静祥和的小镇(其实它是一个省的省会呢)。在Uzhhorod这个小镇呆了那么久,特别喜欢它这种安静祥和,流动在空气里是不紧不慢。最喜欢走在河边看推着婴儿拖车的妈妈们,看着河边cafe闲聊的人们。我特别喜欢他们的生活态度,认真工作认真生活。在从乌日霍罗德去利沃夫(乌克兰的“小巴黎”)的夜班汽车上,邻座的一个乌克兰男生看我是中国人对我很好奇,跟我闲聊,我告诉他中国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他跟我说:“我听过一句话:欧洲人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而美国人是为了工作而生活。我猜中国现在也是这样。”紧接着我们大笑。
在Uzhhorod河边的Cafe坐着在乌日霍罗德,甚至在整个乌克兰,亚洲人的面孔真是太鲜有啦。走在路上,在去上班的minibus上,会有很多人好奇地盯着你。乌克兰的英语普及率其实并不高,在年轻一代稍好些。但是有次坐车,有一个乌克兰老爷爷看见我问我从哪儿来,当我回复是中国的时候,他大笑,“其实我想去日本呐。”还有次坐车上班,上来一个七八十岁老奶奶,听到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惊讶地回复我:“Oh My Mamma Mia.”我还记得她那起伏婉转的音调。原来老奶奶在加拿大和美国生活了好几十年,在大学教English Literature,她觉得还是回到生她育她的地方,于是回到了乌日霍罗德。她还跟我说中国人的厨房特别棒,中国菜很好吃,她在美国住的community里的中国人就是给她留下这样的印象的。
在Uzhhorod的部分志愿者~我很喜欢乌克兰的另一点是,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街上享受露天演出。在利沃夫闲逛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在街头表演。真的是一场视听盛宴。在国内,你可能在街上听到的是可怜祈祷的二胡声,但在这儿,我听到的是热爱音乐的人的乐声。
在Uzhhorod广场免费巡回演出的一个乐队Lviv街头(盗林老师的hh)
说到我的项目。
我是在乌日霍罗德一个Summer Camp里做英语老师。Camp里面会有两三个老师,还是大概二十个左右,camp的duration是两周,所以常常两周过后你会看见新的孩子的面孔,但也有孩子是一直都在。
我每周工作五天放假两天,每天会有我的一个小时的English Lesson,并不是很严肃正经的英语课。而是介绍一些topic,通过这些topic跟孩子们互动,让他们有跟你开头沟通去说英语的机会。其他时间的话我都是在帮着老师一起带孩子,组织他们的一些活动。
我第一天来到camp的时候,是很紧张的,毕竟我不是一个足够外向活泼能引导整个氛围的人。然而当我拘谨地踩进门槛的时候,齐刷刷好几幅眼睛看向我,都很激动地向我招手。大孩子稍懂英语,纷纷跑来跟我问好。小孩子比较害羞,躲在camp老师的身旁羞怯的看着我,在老师的鼓励下跟我打招呼。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她们都抢着跟我坐在一起,给我留位置,跟我说:“Jasmine. Sit here!”那时候觉得自己宛如一个superstar哈哈哈。
下午带着他们去公园运动六个星期里,每天坐58号或8号或27号bus去上班。Minibus摇摇晃晃开15分钟就可以下车了。每天一打开camp的门,一群大眼睛长睫毛的孩子都会很大声的喊"Jasmine!"然后跑过来拍掌。有时候在集体去公园的路上,她或他会紧紧地牵你的手。握出汗了,就往衣服上擦一擦继续握。尽管他们可能不善于用英语表达,但他们在努力地去说。
上短短45分钟的English Lesson时就是各种普及中国文化,经常还要用糖果用游戏形式吸引他们注意力。还记得我刚来的时候给他们讲了缩略版后羿射日和女娲补天的故事。
超级有成就感的时候是在,很多家长都知道了这么一个“Chinese Teacher”的存在,在街上也会主动地跟我打招呼。有次有个家长在接自家孩子的时候跟我说:“我家小子一直在跟我提到你,非要我过来跟你打声招呼。”现在想来之前的点点滴滴,真的无比怀念和感动。
The Last Day in City Point Camp说到那些旅途中的人儿呀。其实有好多好多我想去把他们讲给你们听的,但是预感到时间的紧张。
在乌克兰,我有个关系超级好的朋友。她其实是我的室友,但是我们关系已经远至深交了。这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不是么。
我和Natasha的宿舍的窗户望出去的景她是一个超级暖心无敌好的人,比我小一年但和我同级。她放假在餐馆打工,工作一天晚上九点多回来后还会固执地要给我做东西吃。虽然她英语并不是很好,但我们还能聊到凌晨后。假日晚上一起看那段时间很火的me before you,俩人抱在一起哭成狗。俩人内心都藏着爆棚的少女心。
在我拉肚子难受得蜷在床上的时候,她过来轻轻抱住我,然后给我煮东西吃。她九点半下班回来,总是带着一些乌克兰特色食物,不管我多饱,都用蹩脚英语跟我说,jasmine you must eat.她还带我去了她家,让我有机会体验乌克兰的village是什么样的。
她是一个超级感性的人。每次他自己提到我总要离开时,就忍不住很难过,有时候说着说着还会哭。离别的那天我看着她一直哭,在安慰她。原本忍着没哭的我在汽车开动最后瞬间也还是哭了。"I saw you cry that day, jasmine." "No, I did not."从利沃夫飞往基辅的时候我打了最后一个告别电话给她。
我和Natasha去吃Sushi我跟暑假跟我一样去做海外志愿者的鱼智慧聊天的时候,都同样有这么一种感觉:回国了的我们极其迅速地回归了原来生活的轨道和速度,仿佛我们从未在另一个陌生的国度呆了六周一样。怎么说呢,对我来说,六周的乌克兰志愿像是婚姻美满平淡的人突然想要去尝试一次外遇,请原谅我这种很不恰当的比喻。去读读克莱尔吉根的《南极》,你可能知道我想表达的那种突然萌生的冒险感觉是怎么样的。
我的生活一直是比较安静平淡的,中规中矩的。没有什么我值得跟别人去讲述的故事,但是我的安静内向性格里又有那股藏在深处的想要去野去冲破,所以我最开始听到海外志愿的时候是很兴奋的。
我知道很多听故事的人只是听故事,单纯羡慕着别人的冒险和丰富,最后依然呆在自己的comfort zone里,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不是指责,其实我自己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很骄傲自己最后拥有这段故事,骄傲自己当时义无反顾勇敢地抛下我脑海里各种阻挠我自己去做这件事情的冲动。
其实这段经历还改变了我蛮多的,我一直不愿意这么去说,因为我一直不太相信life-changing这个东西,感觉很dramatic,所以我不敢说我的乌克兰之旅是不是life-changing,毕竟我的人生到现在只有短短的近20年,我暂时无法预见我这个决定这段故事对我以后人生产生的影响是怎么样的。所以现在的我只敢说,是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在回程的航班上,我写下了这么一句话:It has given me the chance to see all the possibilities, and therefore, given me the desire to explore bigger possibilities.我也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用词是不是对的哈哈哈。反正现在的我会说,我真的很骄傲自己的这段经历!
最后跟大家分享这张照片,我和一起去不同地方做海外志愿的朋友约定好互给对方寄明信片,于是就是如图上啦(乌克兰土耳其马来西亚的都是来自我去做海外志愿的胖友们)。
Malaysia, America, France, Ukraine, Turkey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