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题首页统一推送婚姻育儿美人说

董竹君:带四个娃净身出户,离开丈夫的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世传奇

2018-02-23  本文已影响118人  妮妮小屋

01

传奇

她曾是上海滩最美貌的女老板,黑帮老大杜月笙,大地主黄金荣都是在她店里排队等位子的顾客,幽默大师卓别林多次在公开场合,向人描述她店里的美味鸭。

她热情好客,家中出入的都是社会各界名流,包括画家黄永玉,音乐家赵沨;她的好朋友郭沫若、大公报记者杨纪多次要求给她代写回忆录,她却总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无可称道。可就连邓颖超离世时的遗嘱,将遗物赠予极少数亲人密友的名单中,都有她的名字。

她为何能拥有如此牛逼的朋友圈?

她把自己活成了人生逆袭的传奇,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董竹君(1900—1997),出生在上海底层,貌美如花,歌声如诗,曾因家境贫寒被迫卖唱,后因与大自己12岁的革命党人夏之时相识、相恋、结婚,双双赴日本留学,懂日文和法文。

她15岁就成了督军夫人,30岁的时候离婚,选择带四个女儿净身出户的她,终身为自由而战。

她在没背景、没资源、没钱的情况下,历尽艰难,耗尽后半生,凭一己之力,创办了上海赫赫有名的“锦江饭店”,又将其赠予国家。这里曾接待过三百多位国家元首,是无数人梦想上海必去的美食寻觅处。

而她这名创始人,同“锦江饭店”一样命运多舛,却走出了一段绝美的人生旅途。

不仅如此,她秘密资助当时的地下党员,还在上海办起了第一份《妇女之友》的女性杂志;她的锦江饭店,是当时第一个招女性服务员的餐厅,为女性实现经济独立,提供平等的就业岗位。

她吃过很多苦头,却有着比男人更硬的骨头。她的墓碑上,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02

初见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洋泾浜边上的矮小平房里,父母们称她阿媛,因为长得像极了她英俊的父亲,周围邻居都叫她“小西施”。

贫穷的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甚是疼爱。父亲靠拉黄包车、母亲靠给人打零工送她去私塾读书,后来父亲病重,全家断了生活来源。走投无路时,她学了唱戏,13岁去青楼卖唱,计划三年后返回家。

进了青楼,命运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作为歌声最美的她,是那里的头牌,每天都与三教九流相遇,慢慢懂事的她,知道来这里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她与众人保持着严格界限,从不说话。直到遇见了夏之时,这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革命青年,相貌堂堂、热情大方,对她很是关心。

后来她才知道,夏之时这群革命党人,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颇深。

他们来青楼,并不是找乐子,而是因为这里隐蔽性强,聚在一起从事革命活动。这让她慢慢打开了心结,和夏之时的交往渐渐多了起来。

那时夏之时已经在乡下有了包办婚姻,还有了一个12岁的儿子,她虽然出身卑微年纪小,但不曾想去给别人当小老婆,始终与夏之时保持着距离。

夏之时的妻子患病身亡后,15岁那年,她初潮了,此时作为“大人”留在青楼里是非常不安全的。在反复考量和日久生情中,她爱上了比自己大12岁的夏之时。

他们分隔很久后再次相见,夏之时正在被官府通缉,局势很是紧张,两人相拥而泣。

在夏之时动身,再次前往日本前,勇敢的她从青楼里逃了出来,同夏之时一起前往日本。

那一年,她15岁,夏之时27岁。

在日本期间,她在夏之时的支持下,努力读书。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学完了东京女子师范的课程,学会日语,还学了法语,还准备日后再去法国留学。

此时,是她跟夏之时感情最好的时候,他们在日本生下了大女儿。

因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他们先后返回夏之时的四川老家。

03

情变

从上海底层小家庭走出来的董竹君,第一次发现和一个传统封建的大家庭,相处是多么的复杂。

夏之时虽然是一个革命进步人士,但终究由于其革命的不彻底性。在家中,总是用封建礼数那一套与董竹君相处。

这让一直追求自由平等的董竹君,感到非常不舒服。她觉得丈夫变了。尤其是在她连续生下了四个女孩后。

在她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以及女儿们遇到生死挑战的时候,丈夫表现出的那种冷漠,让她寒心。

随着丈夫事业上的衰败,在家中,更是家暴频频。这个时期的丈夫,与那个多年前为爱痴狂,满身革命热情的夏之时,俨然成了两个人。

彼时,董竹君为了缓和夫妻感情,也一直默默付出,努力经营着家庭。尽管她出身卑微、还曾有在青楼卖唱的经历,但她的知书达理以及过人的智慧和才干,还是赢得了夏之时所有家人和朋友的尊重。

在成都生活期间,为了补贴家用,也为了帮助周围的女性有工作机会,她在家中开办了女工织袜厂,还办了一个黄包车公司,把家务和企业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董竹君的商业才能,也许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初见萌芽。

丈夫仕途不顺时,总是郁郁寡欢,迷上了赌博,这让董竹君难过不已。尤其是丈夫夏之时重男轻女,总觉得女孩没必要读那么多书,以后嫁个好人家就行了。

董竹君在家中设立了一个图书室,请家庭教师上门为孩子们辅导学习,在家庭内营造读书的氛围。还让女儿学习乐器,这在当时看来都是非常超前和西化的家庭教育。

但夫妻关系破裂的导火索,也是因为女儿的教育问题。董竹君坚持四个女儿接受高等教育,可丈夫不同意。

他还经常借着生活琐事,和妻子发生争吵时大打出手。最终董竹君心灰意冷,带着四个女儿返回上海,与丈夫两地分居五年后,执意结束了这段婚姻。

尽管夏家开始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离婚的时候,董竹君还是分文未要。

当着离婚律师的面,董竹君仅仅提了两个条件:“尽可能的给四个女儿提供一些生活费,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不仅有妈妈也有爸爸。如果她因为意外离世,希望夏之时把她的遗愿完成,送四个孩子读大学。”

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潸然泪下。

从此她独自带着四个女儿在上海重新打拼,从针织厂做到锦江饭店,她付出了太多。

最艰难的时候,董竹君的母亲都哭着说:“你在夏家的生活多好啊,要不是丈夫不争气,你现在怎么会吃这么多苦啊!呜呜……”

期间,她坐过牢、远渡菲律宾、遭遇下属背叛、生意惨淡,父母相继离世……

任何一个苦难,都能让她放弃生存的希望,但她依然选择坚强活下来。

04

错过

离婚后,董竹君没有再婚,与四个女儿一起成长,患难与共。后来还把远在四川的儿子也接到身边,把一生的爱,都给了子女和自己的事业。

回想起她和夏之时的爱之往事,可以肯定的是,夏之时是非常爱董竹君的。

他不嫌弃她出身卑微,满足她提出去日本留学的愿望,也遵守与答应妻子“一夫一妻”的约定。

在那个年代,夏之时周围的国民党军官全都是三妻四妾,夏之时还是拒绝了很多诱惑的。他为了帮助妻子融入自己的封建大家庭,让妻子在家中有地位,默默为家里做了很多事。他还是个“炫妻狂”,当着朋友和外人的面,总是表扬妻子贤惠能干。

可往往爱之深也会失去理智,他会把妻子当成自己的私有产物,两人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关系。

找一个“大叔”结婚,危机感最强的是大叔,不是妻子。妻子年轻貌美,又有知识和新思想,这对夏之时来说,深感容易失去控制。

他把封建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作风,用在和妻子的相处上,最终因为过度控制,反而失去了心爱的妻子。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遗憾,才让中国企业家历史上,闪耀着如此灿烂的东方明珠。

董竹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努力勤奋工作和生活,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1951年,夏之时受处决身亡。51岁的董竹君,得知这个噩耗后,把夏之时27岁的照片摆在自己床头,这一摆就是40多年,直到逝世。

多年以后,一位姓刘的年轻人来到董竹君家,他受夏之时后来的妻子唐婆婆所托,捎几句话:“夏先生在世的时候,总说她不如您,在她心里,你们不该离婚。”

年迈的董竹君微笑着让年轻人问候唐婆婆。

那一刻,她抬头看天空,云卷云舒,那些有关爱的记忆,无论欣喜或是伤痛,终成往事。

这一世,孩子们都成了她期待中优秀而努力的人。她对15岁那年遇见夏之时,没了遗憾。

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遗言,入葬的时候,为自己播放《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还在孤独的开放。

所有她可爱的伴侣,

都已经凋谢死亡。

再也没有一朵鲜花,

陪伴在她的身旁;

映照她绯红的脸庞,

和她一同叹息悲伤。

……

这首古老的爱尔兰民歌,是15岁那年,她和夏之时在日本留学、生活时,最爱的歌曲,从此爱了一生。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源优美图和网络,谢谢原图作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